“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很简单,一直跟他较劲(3)

孩子不会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中间一定隔着漫长的过程。

如果父母在3岁前,没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在青春期,想对孩子发挥影响力,自然很难;如果从小没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时再纠正,也很麻烦。家长若再错误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只会更加凸显。

所以,本非一朝一夕的事,家长想一次性解决,或把问题全归咎于孩子,都不现实。

青春期问题行为,从家长角度看,仿佛出在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想方设法让孩子改变;但换到孩子视角,或许他们也正苦恼于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青春期最好的保障,是走进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者曾奇峰曾提出一个观点,孩子如果到了叛逆期,父母做什么都没用。

这句话道出了很多青春期家长的痛苦和无奈。其隐含的深意是:家长若坚持以往的认知观念和教养模式不变,那说再多,做再多,都无济于事。

孩子的种种“不听话”行为,已是对不恰当养育方式的最激烈反馈,家长们要有所觉察。

应对青春期最好的策略是:孩子变了,父母也需要改变。

(1)改变对孩子行为的看法

“黄多多染发”和“李嫣比基尼照”曾遭到无数恶评。

 “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很简单,一直跟他较劲

有网友说,她们是“自甘堕落”、“没有家教”,甚至对她们进行“荡妇羞辱”;稍微理性点的也“好心”告诫,“十几岁的女孩,就要该有十几岁的样子”、“家长还是该管管”。

其实,无论出于好心还是恶意,都不应该将青春期孩子的普通行为,上升到“道德”高度。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