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清华,就很丢人吗?
都不敢说出口、不敢承认的梦想,还配叫梦想吗?
唐尚珺口口声声说,希望通过读书走出农村。
但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等学府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抛出橄榄枝,他有许多次走出农村的机会,他都拒绝了。
唐尚珺口口声声说,希望有个更好的前程,去报答年迈的家人。
但事实呢?
事实是,唐爸爸已经故去,唐尚珺即使考上清华,也已经享受不到唐尚珺的报答了。
事实是,连老屋门前的排水沟,都是唐爸爸以为唐尚珺考上了好学校,才决心修建的。
事实是,唐爸爸故去之前,一直想要给家里建一栋新房子,但因为担心孩子的未来,这一栋新房一直都没有建起来。
事实是,在那个村落,一栋栋新房都建起来了,只有唐尚珺的家,依旧是砖墙瓦房。连他家用来耕地的牛,都因为老迈无力而被发卖。
唐尚珺偶尔打电话回家,母亲还会问他,家里的哪里又漏水了,让他方便的时候回家修理一下。
“考这么高的成绩,有什么用呢?”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失利,唐妈妈也逐渐失去信心。她只想孩子踏踏实实,想想未来,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营生,这就足够了。
但面对母亲朴素要求,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回避。
他甚至不愿意到广东的流水线上打工——工资太低了。
他的姐姐,是做养殖业的。但他却觉得,那是没考上好学校的人去做的。
“等(养殖业)形成了规模,我回去养鸡,还有点可能性。”
勤恳工作的姐姐,在他眼里,是没考好的;在城市里摆小摊养家的女同学,在他眼里,也是没读成书才出来工作的。
他口口声声说的报答,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瞒骗无怨无悔供他读书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对竭尽全力支撑他的家失信!
但偏偏是这样一个对家庭失信,对社会失信的人,总会在高考前后、大学开学前后窜上热搜。
仿佛只要考上了清华,人生所有的苦难都会自动消解,人生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生所有的困局都得以破除。
但现实是残酷的。
唐尚珺曾经的同学,同样是经历了多次高考最终成功入读清华的吴善柳,既没有读研,也没有读博,受年龄所限,毕业后找工作多次碰壁,现在也只是当了一个中学老师。
考清华,不是人生唯一的解药!
教育部不断实行考试改革,就是想打破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的迷信。但仍然有像唐尚珺的人,因名校而执迷。
他们信奉“一考定终身”,忘记人生其实可以不止一个目标,在实现梦想的时候,可以“曲线救国”。
当不上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当清华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于旁听生……
我们会为有梦想的人鼓掌,会为追梦想的人呐喊,
但逐梦,
不应该成为肆意践踏家人付出的理由!
不应该成为浪费社会宝贵资源的理由!
更不应该成为迷信“高考定终身”的理由!
我想起,纪录片《高十》里的一个镜头。
唐尚珺坐在灶火前面,弹拨着他的吉他,轻轻哼唱着: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我不知道唐尚珺会不会经历第15次高考,但如果他无法接纳自己,无法直面自己的自私,即使他真的考上了清华,也难以得到真正的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