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退休女教授,百万网友粉上她

一头花白的短发,

渔夫马甲不离身,

架着副挂脖眼镜,

说话干脆利索,

72岁的吴於人站在单反镜头前,

举起手中的飞机模型,

开始了新一期科普短视频录制。

“真厉害!这个老太太是谁?”有人在评论区问。

“这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她是同济大学的物理学吴教授。”老牌同济校友刷到了,自发留下回应。

随着越来越多人看到“不刷题俱乐部”账号的科普视频,同济退休教授当UP主教物理的消息不胫而走。

“给你家孩子看看这个博主”,她的出现,甚至让向来拒绝孩子刷手机的父母,一改往常,互相推荐关注。

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出过大学物理教材,带出一众“高精尖”子弟……退休后,从科学众神殿走出来的吴於人,变成了爱玩物理的老小孩,她要把高阁之上的理论变成“玩具”。

“物理很有意思,为什么很多学生不喜欢呢,因为被考怕了。我希望告诉老师、孩子们,物理该怎么教、该怎么学。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离不开科技创新啊。”由她本色出镜的人设“科学姥姥”,用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全网吸粉一百余万,将硬核科普带给全国少年儿童。

72岁退休女教授,百万网友粉上她

不惧冷落,将科普进行到底

“吴老师我喜欢您!”“这样的好老师,越多越好。”“当年物理老师这样讲,我还能不及格?”

简单、质朴、童趣,吴於人在屏幕上本色呈现的教师形象,很快俘获了一众粉丝的喜爱。她的名气,不再仅限于学术圈,通过短视频科普走近大众视野。然而,在16年前,她最初决定做青少年科普的时候,却是另一番冷落景象。

72岁退休女教授,百万网友粉上她

吴於人的科普之路并非从做主播才开始。

退休之前,她是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教育技术硕士生导师;她曾在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她还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大学物理——21世纪网络版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的第一作者。

在教《大学物理》时,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他可能很擅长做物理题,但并不热爱物理,更别说好奇心和探索欲。

她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和同济大学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的纯粹乐趣。

2007年,她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导和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开始了她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降维”科普。

这在当时,是上海首家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首个对青少年开放的大学实验室。她担任站长,不久后学生关大勇任副站长。

尽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宽敞的实践教室,吴於人和伙伴们做好了十二分准备,满怀热情地准备迎接青少年学生的到来时,却遭遇了一盆当头冷水——

成立四个月,工作站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打电话来咨询的家长一听“跟考试关系不大”,就纷纷打了退堂鼓。最惨淡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等来了3位小朋友。

这让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吴於人,深感失落与担忧,她想办法联系到当时的媒体,希望借助报纸呼吁更多青少年前来进行科学探索,“切莫因为应试而挡住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脚步。”

不惧冷落,她开始思考教学方法,2009年,针对青少年学习特征,吴於人和关大勇开展专门课程开发。

高大上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孩子们感兴趣、学得懂的东西。带着这些课程,2010年吴教授退休后,投入进“智勇科创实践基地”的创建中,12年来,他们的公益科普活动走进上海的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和展览馆,平均每年都有一百余场活动,至今总量过千,累计惠及的青少年人数已超百万。

吴姥姥总能用一种天然的想象力,带着孩子们去理解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望远镜,一个口径为500米的‘天眼’,像一口大锅,能下多少饺子啊?”南仁东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吴姥姥口中变成了小朋友们能够理解的模样。

她又主编出版了面向少年儿童的《New物理启蒙我们的看听触感》《New物理探索走近力声光电磁》《迷人的物理之惑》,前两本还获得2018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二等奖。

关大勇说,他们不希望孩子们看到的都是‘双十一’‘双十二’这种购物节日,于是从2018年开始,每年举办五场左右“科学狂欢日”,制定出不同主题的科学实践活动。吴姥姥在现场会给孩子们分享如何用不刷题的方式学物理,帮他们把自己的小想法变成课题研究。

“智勇”科创实践基地也被市教委授予为“上海市中学生实践平台”,被市科协授予上海第一“家门口的科学社”,也是博雅网的社会实践平台,他们制作的科学手工课、慕课等视频进驻各个云课程平台,面向学生公益开放。

学做“网红”,孩子喜欢何妨尝试

可能吴於人自己也没想到,教了大半辈子物理,年过七旬,还要重新学习年轻人的玩意儿,学写脚本、学当网红。

2018年,由吴於人、关大勇牵头,联合十位博士教授的“不刷题俱乐部”成立,口号响亮的喊出拒绝超前、重复、机械式训练,带领百万青少年逃离刷题苦海。师徒的目光走出上海、面向全国,他们为公益科普探索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进驻视频平台。

最初,团队拍一拍实践基地的科普日常,后来发现凡是吴教授出镜解说的视频,点击热度都特别高,出了接连好几个“爆款”。于是,由她“担纲”主角,账号逐渐做出了自己的风格定位。

72岁退休女教授,百万网友粉上她

一位严谨的老辈教授,没有扭捏没有拒绝,只要是能让孩子们喜欢的形式,何妨尝试!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