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有意思?

你认为呢?

教师如何才能快速赢得学生的喜欢呢?很简单,课上得有意思,再加上不拖堂,就基本可以了。

课上得有意思,其实并不容易,它需要深厚的学养,需要对所教内容有精准且深刻的把握,还有教学方面的修养等因素的融合。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所教的知识逻辑搞清楚,进而“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

吃不透所教的知识,是很多课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透”字,会难倒很多教师,而“在知识面前保持自由感”,则要把吃透的知识与个人生命气质以及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并游刃有余,这就更难了。

课上得有意思,要重视学生的自学,也就是要促使学生先自学,教师要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先学后教”本是一个常识。针对一个内容,学生先自学,有所领悟,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学生自学的最高点是教师教学的起点。这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但现在很多课堂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自学,严重低估了学生自学可以达到的高度,只让学生自学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并且对学生的自学过程缺少跟进的培训与指导。这就致使课堂从一开始就在低层次打转,一些内容学生自己学基本就能学会,教师却在课堂上投入很多时间,这怎么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呢?

课上得有意思,要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日常听课,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形式化和泛化。对学生的激励不能仅是表扬和奖励,尤其是表扬和奖励过于形式化、肤浅化和泛化,往往会适得其反。其实,最好的激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其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高要求、细跟进。当学生真正取得了进步和突破,再给予真诚的认可和称赞。这时激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激励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真正克服困难并给予适当帮助。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