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很多事情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比如,新生入学,新的班主任接手,第一件事就是老师要“调查”每个学生的家庭成员,比如,父母是干啥的?在哪个单位工作?
如果他的父母是农民或者工人,那就太普通了,如果是局长、老板等,老师就会另眼看待,说不定会经常去“家访”。
我亲耳朵听到一个老师这样讲,说,我没事的时候,就坐在教室的讲台上,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数,数一数有几个学生能够考上重点高中?有几个学生考上普通高中?要分流到职业高中的有哪些?还有几个月一些学生虽然成绩差,但是父母有背景,可以让他们的父母争取将孩子送到重点高中。
那些优秀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是可爱的,决不能批评,得给他留面子。那些差的学生,犯了错就要狠狠批评,杀一儆百!
虽然这几年实行“双减”政策,上面不让考试成绩排队,但每个老师都有“锦囊妙计”,他们将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部发到家长群里,家长自然会排队。
第三,学校不是不可以发奖,激励先进,督促后进,但是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小学生发小红花,小红旗,中学生发奖状,甚至有的农村学校发一条鱼,一斤肉,这都是奖励。
奖励要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学校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学生可塑性很强,即使现在学习不好,不代表将来他学习不好,更不代表他不能成才。
我也是当过中学班主任老师的人,当年我班上有个男孩,调皮捣蛋,成绩极差,我发现他的记忆力很好,一篇课文,你逼着他背,他比任何人都背得快。
我笃定这个同学不是“朽木”,就一直鼓励他,耐心辅导他,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个男孩考试成绩从班里倒数,一跃成为前三名,最终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如今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我们还经常联系。
“学得好了,吃好的,学得孬了,吃黑窝窝”,这貌似是一个社会规则,但是千万不能用在学生身上,会毁了一个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