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应注意的8个问题(3)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因为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材写的一课时、两课时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只是一种参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在设计具体的一节课时,实际上就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应注意的8个问题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面对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重过程的目的是获得更好更多的结果,即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具有统一性的结论就难以获得,学生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化、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必须重结果,又重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必要的体验,并不是不要结果。

课堂教学改革应注意的8个问题

处理好“数学味”与“应用味”的关系

“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一方面,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知识和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许多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教材,教师就必须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所以,教师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但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应用意识和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但要防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处处强调实用,造成牵强附会,以至于一些教学情景简单化和庸俗化。因为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是说所有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所以即使是应用题教学,应用题也只能是实际问题的模拟,而不是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应注意的8个问题

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