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不少家长与孩子交流的画面似乎大同小异。
版本一:父母不断地催促:“语文学完了?赶快去背英语单词……”
版本二: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诫:“如果你将来要想考上985大学,你现在就得非常非常努力……”
面对父母的催促和唠叨,孩子大都不是无条件地去执行,而是抱怨和不耐烦。
当父母感到困惑时:“你怎么总是这么不耐烦?”
孩子则会委屈地回应:“你们为什么总是强迫我做这做那的?”
站在父母的立场,总认为自己是在为孩子着想,为他们规划未来。
然而,在孩子的眼中,这些往往只是父母单方面的意愿,缺乏真正的双向交流。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一书中写道: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非单方面的操控。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更像是引路人,而非雕塑家,我们只需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孩子。
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甚至给他们贴上“叛逆”的负面标签。
其实,不是孩子难以沟通,而是我们缺乏耐心和细心,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曾有人说过:“许多父母用尽一生时间,却始终无法敲开孩子心门。他们找不到那把钥匙,却责怪孩子太过封闭。”
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曾被我们视为“叛逆”的言行,其实只是孩子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