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思维能力和熟练度的博弈
学生的学习,往往可以用熟练度和思维能力来衡量,而数学是最能看出这个区别的科目。
初三的孩子能够通过高强度的刷题、不断的重复来提高成绩,这种方式虽然快速有效,却是暂时的,就像一辆汽车加满了油,它可以飞奔一段时间,但如果引擎出了问题,终究跑不远。
比如有个孩子,在初三靠刷题提升了成绩,觉得自己终于成了“数学高手”。
结果高一第一堂课,老师一丢下一道几何题,全班一片寂静,连那个“数学高手”也傻了眼。他回家后无比焦虑地问他妈:“这道题怎么刷?”他妈沉思了一下,回答:“你刷吧,只不过这次得先刷会逻辑,再刷会推理,最后刷会空间感知。”
孩子当时就崩溃了:“我以为数学就跟我练字一样,刷到手软就行!”现实无情地给了他一巴掌。
正是因为刷题能提升熟练度,却无法替代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许多学生在初三冲刺阶段可以“用力气拼上去”,但到了高中这种方法不再奏效。
02知识结构的差异
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三的某些科目,尤其是化学,确实给了一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机会。
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性比较强,理解上的深度需求相对较少,导致那些记忆力好、背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靠背诵提升成绩。
然而,进入高中后,化学变得更加注重理解和推理,那些单靠背诵的学生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