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创新高!这样的“第二课堂”正在火遍首都中小学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全国各地博物馆游人如织,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北京市文物局相关数据显示,五一假期,走进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市民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0%,创历史新高。

北京作为“博物馆之城”,截至2023年末,共有226家备案博物馆,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8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拥有藏品总数达1625万件(套),排名全国第一。地处北京市的中小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开展起了博物馆教育,打造教育新场景,让博物馆变身为“第二课堂”。

博物馆正在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这是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北京市中小学校把博物馆作为校园之外的一处宝藏地,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式,让博物馆教育成为没有围墙的“第二课堂”。

作为毗邻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最近的学校,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附属小学基于“让区域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活教材”这一原则,以场馆中的人物、人文、科技、艺术、生态为教育要素,采用研究型、合作式、体验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建立起了“文化粮仓”剧院、“森林书苑”图书馆、“运河之舟”博物馆三大课程模块。

热度创新高!这样的“第二课堂”正在火遍首都中小学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附属小学师生走进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学习)

学校校长王艳荣告诉记者,丰厚的博物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最为生动的学习场景,五(3)班学生李雨桐在寒假期间成为大运河博物馆“星空计划”的一名志愿者后,如今的她对博物馆内的不少展品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另据学校德育副校长高明月介绍,本学期学校联合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了“会说话的瓷器”活动,尝试在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让掐丝珐琅社团的学生们参与到文物修复的辅助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