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家孩子不卷学习”热帖背后, 普通家庭的教育出路在哪里?(2)

这些优势,或许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真正需要发展的人生助力——

“向上走”,

普通人家孩子的推进器

“如果你面对比你优秀的人,你感到自惭形秽、焦虑不安,这份自卑对你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甚至可以拔高你的人生。”

阿德勒心理学体系学习会上,一位心理学老师提出一个有点奇异的观点,令人意外的是,台下很多同学都特别有共鸣。

他们纷纷讲出自己的故事:

有人父母开修理厂,初中时厂里发生事故,赔了一百多万,一夜掏空家底。父母原本打算送孩子留学,现在掏不出钱,只能让孩子自己去闯。孩子知道家里没钱后,突然“长大”发狠劲读书,成绩提高一百多分,考上二本。毕业后进了汽车行业,拼命做到地区总监,如今年入百万。有人父母都是农村的,孩子穿着妈妈纳的千层底上大学,勤工俭学挣学费,毕业后当了几年学徒,自己开公司,为了结交更高水平的人不断考证、考研。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好在他一向勤俭节约,光去年就存了50万。他想用这笔钱去韩国读博士,最近母校还邀请他回校演讲。每天练画画,练出肌腱炎,费尽苦心考上央美,毕业几年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如今已经是捧回好几座奖杯的国内知名画师,年收入也有6、70万。听完这些人的故事,我发现一个共性:大家都曾有很深的自卑包袱,长期焦虑不安、紧张胆怯,直到现在都还觉得“我比别人差”,所以才来学习心理学疗愈自己。但这个自卑包袱就像土壤,为他们内心培育了一份强大的念想:“向上走”。这份念想似乎独属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我认识的人中,看不到家庭优渥、人生顺遂、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孩子,表现出强烈“向上走”的欲望。

或许是因为,人生顺遂的孩子太爱惜自己的羽毛,而努力奋进、深挖潜能的过程是很“痛”的,心理承受能力低的人很难熬过去。

“有钱人家孩子不卷学习”热帖背后, 普通家庭的教育出路在哪里?一位同学描述这个过程:“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学。踏出舒适圈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心跟针扎一样,就像把自己打碎了扔进火里融化,再重新塑造一遍。”自卑催生出的强烈“向上走”愿望,比深挖潜能的痛苦还要强烈。而人有一种共性:当我们体验过一种强烈的刺激,并成功承受下来后,这种刺激就会变成一种防御模式,反过来帮助我们防御其他刺激。所以,“向上走”的愿望越强烈,越不在乎自己是否遍体鳞伤。经过脚踏实地积累沉淀,一旦遇上好的机会,就会表现出自己脱颖而出的一面。为什么有的孩子强烈渴望“向上走”?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向上走”归纳为人类最本质的需求之一: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想要自我实现,它时常会从我们的“白日梦”里闪过:小孩梦想当超人,中年人渴望一夜暴富,老年人幻想子孙满堂……这些“想想就很过瘾”的场景,其实都是自我实现愿望的延展。但为什么有的人只能停留在“白日梦”层面,很难行动起来产生好结果;而有的人可以雷厉风行、一往无前、美梦成真?这是因为,体验层面的“向上走”,和认知层面的“向上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动力。稻盛和夫《六项精进》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人贯彻梦想、经营幸福的六个技能。如果你仔细感受,会发现这六个技能大多都是体验层面的。比如第一项:付出努力认真工作。稻盛和夫认为这一条最重要,但这种重视不是认知层面的产物,而是他努力工作时,总会想起小时候看着舅舅一身臭汗地干活,却一脸满足的样子。“有钱人家孩子不卷学习”热帖背后, 普通家庭的教育出路在哪里?稻盛和夫也成长于普通家庭,童年并不美妙,但这个场景深深地刻进他的脑海里,让他体验到“埋头苦干能带来丰硕成果”的美妙感受。正因为稻盛和夫的童年美妙的体验很匮乏,并非“要什么有什么”,所以舅舅带给他的美妙感受就很珍贵。就像饿肚子的人吃一碗稀饭都觉得美味一样。成长过程中,他总是会对这种美妙体验感到“饥饿”,竭尽全力去追求创造、再次品尝。这就是体验层面的“向上走”,它让孩子感受到“我在变好”。而对一个有自卑包袱的孩子来说,“我在变好”的感受太宝贵了,可以驱散自卑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所以这些孩子会非常积极地行动起来。

因此,很多体验过“向上走”有多美妙的孩子,会把“吃苦”当成一种幸福体验,自律性、主动性、抗压力和心理承受力都远超同龄人。

而认知层面的“向上走”,是大脑认可某个道理是对的,但内在完全体验不到这个道理有多美妙。

“有钱人家孩子不卷学习”热帖背后, 普通家庭的教育出路在哪里?我的一位青少年来访者,他有一句口头禅“我应该”:我应该能考到一百分的;我应该能把这件事做好;我应该可以把这道题解出来……有一次我问他:“你总爱说你该不该做,那你到底想不想做呢?”他愣了一下:“我不知道。”我发现,这个孩子才16岁就满口大道理,头脑和口才都很好,可只要一探索内心的感受就卡壳了。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觉得谈论感受和体验是“没用的”,只急着解决自己的失眠问题,催我拿出方法来帮他。可我发现,他喜欢我一遍遍问他“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后总会笑一下,哪怕他只会回答“我不知道”“我什么都没有感受到”。这是因为,他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了,家境优渥、衣食无忧、人生顺遂,对于美好事物的体验已经麻木了。而我的提问,刺激他重新审视内在体验这部分,麻木感有所松动。在父母的期待下,他对自己要求很高,总是把“我应该”挂在嘴边,不停催自己快点“向上走”。但内心深处,他体会不到“向上走”有多美妙,所以只能认识到“我应该是完美的”,但体验不到“我正在越来越好”。认知层面的“向上走”就像一条机械僵硬的任务,孩子知道要去做这个任务,但不喜欢、不情愿、不确定……于是越做越内耗不安、痛苦焦虑。失眠、犯懒、拖延、抑郁、抗压力差、读不进去书、注意力不集中……诸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这一点。如何让孩子体验到“向上走”的美妙?“江浙沪有钱人家的孩子”,让一些人觉得“向上走”的通道被堵死了,本来就焦虑于内卷,现在更焦虑了。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别人过得如何,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追求一种美好的体验。那句流芳千古的哲学名言“我思故我在”,其实就是在说:

  1. 我体验感受到了,我就有一种‘活得很好’的满足感。

  1. 既然我活得很好,我的存在是好的,自卑感就不会带来痛苦,而会变成一种超越别人的动力,让我向上走,从‘好’变得“更好”。

内心被这些体验“撬动”的孩子,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撬动”这个世界。

“有钱人家孩子不卷学习”热帖背后, 普通家庭的教育出路在哪里?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如此丰盛的体验呢?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