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15.87%这个比例真的能在各种领域通用?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相信,人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网络,这是研究者可以拿人工智能作为类比的关键。
如果人脑是神经网络,那么你的任何学习和涉猎,本质都是在产生各种联结,无论你是学音乐还是学数学,那么15.87%就是一个通用的比例。
第三,我们知道了15.87%之后该怎么做?
懂得了一个道理,和懂了之后真正运用这个道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比如我们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我们通常会告诉他们,要博采众长,要谦虚谨慎,要埋头苦干,要有战略眼光,等等吧,但是这些都是定性的维度,我们没法告诉孩子,你应该刻苦努力到什么程度,你应该保持几分的谦虚。
然而15.87%却给了操作和量化的指引,即便你没法做到这么精准,但是15%和50%在感觉上,还是很容易辨别的吧?
比如有两位同学,A同学特别热爱学习,但他不知道有15.87%这回事,他对所有课程都抱有兴趣,有些内容他觉得学得非常轻松,有些又特别吃力,但总体来说,A同学在别人眼里特别用功;
再看B同学,这位同学根据15.87%原理,制定了一种阶梯式的学习计划,每次的学习都尽量确保有15%的新内容摄入,长此以往你会发现,B同学很可能只用了A同学一半的时间精力,却达到了大于等于A同学的学习效果。
所以如果你发现周围有那种学习工作特别努力,却收效不及预期的朋友,很可能是他每次的意外率严重偏离了15.87%这个数值。
当然,读到最后,这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多大的收获呢?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大概有15%的内容给了你启发,那么效果就是刚刚好的。
如果你发现陌生的内容有点多,那说明这篇文章值得你找时间再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