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 中央出手校外培训大限将至?(2)

这是北京市首次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做出统一的管理办法。本次办法,对预收费的收费时间跨度、预收费提前收费的时间、退费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还提出了要进行资金监管。

比如在收费时间跨度上,要求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

就在本次办法发布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此次被通报机构所涉及问题,主要报告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课时费、低价营销、内容超纲等。

其中,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费用的培训机构,共有8家被点名,校外培训头部机构在列。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办法呢?近些年,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普遍采取预收费模式,存在风险隐患,比如一些机构将预收学费当作金融杠杆,盲目扩大规模,导致资金链断裂。

在今年教育部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即表示,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教育生态。

不止北京发文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发布了《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以教育重地海淀区打头阵。

这份提示书首次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广告投放制定出标准,文件提到,不得在教育培训类广告中出现贷款、学费分期等内容诱导招生。

校外培训资金层面的问题,最终以“管钱”的方式加以规范管理。

晴雨表

政策新规之下,传言风声四起。

日前,一则关于“海淀区教委会议”的网传消息炸了。消息称,随着新的“双减”政策等出台,最晚7月底,将会有“假期不让上课、培训机构不让上市、不让做广告”三项规定。当日开盘后,教育中概股暴跌。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