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广泛影响
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2010年世博会展馆、G20峰会主会场、港珠澳大桥、2022年冬奥会速滑馆、2022年世界杯卡塔尔卢塞尔主体育馆、杭州湾跨海大桥、温州机场和宁波机场软基处理、杭州天子岭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获批并开工建设,实现了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的突破。
03迎接机遇挑战,积蓄发展潜力
学科力求面向“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碳达峰与碳中和”等一系列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整合学科资源,超前谋划布局,力促高质量发展。聚焦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对交通、住房、环境和能源的庞大需求,秉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将智慧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新型工业化等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实现建筑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智慧建造的转变。
农业工程
01探索学科专业改革,打造一流教学队伍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和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建立了一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秘书长、国家教学名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会士等近30位国家级人才组成的一流师资队伍。
02全力构建高水平教学体系
打造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生物生产机器人”,有效解决了课程知识覆盖面宽与农业工程类学生前置课程薄弱、课程实践要求高与实验实践平台缺乏、课程内容前沿性与质量保障条件不足等矛盾,逐步形成了以生为本,教书与育人、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与竞赛相结合,“课堂教学、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国际竞赛”多元化的“生物生产机器人”课程教学体系,先后三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