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我叫xxx,就读于xx大学,本科专业学习的是xxx。在校期间,我曾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过去我曾有过多次实习,包括xxx、xxx、xxx。其中,我学习到了xxx等相关知识,提升了自己xxx等方面的能力。若有幸进入贵校学习,我将xxxx。感谢老师的垂听,以上是我的自我介绍。”
◼️“老师您好,我叫xxx,就读于xx大学,本科专业学习的是xxx。以下我将用三个关键词来介绍自己,分别是xxx、xxx、xxx。首先是xxx,在校期间我曾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其次是xxx,过去我曾有过多次实习,包括xxx、xxx、xxx。其中,我学习到了xxx等相关知识,提升了自己xxx等方面的能力;最后是xxx,若有幸进入贵校学习,我将xxxx。感谢老师的垂听,以上是我的自我介绍。”
◼️这两类自我介绍的模板是目前面试中使用范围最多、最广、最普遍的内容,普及率大概已经是10个人里9个人在用,还有1个人稍微擦边地用。虽然这个模板看起来没有突出的问题,例如该陈述的个人经历和能力技能都能够比较到位地表达出来,以更加平铺直叙的方式向对面的教授展示考生过去的经历、经验与成绩、成果,似乎除了“用的人多”之外,也没有值得诟病的地方。但这里面其实有着两个可能出现的隐藏「危机」:
◼️第一,因为模板化的思维而忘记自我介绍的作用应该是要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简单地“流水账似”地编排自己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很多人会被模板影响到先入为主地认为只要把自己的经历整理进去再背诵下来就能够完成一篇不错的自我介绍,却忘记突出自己在过往工作、实习或学生实践中值得一说的部分,将所有的琐事,哪怕是一份90分的成绩单都放在自我介绍中陈述。
◼️第二,模板容易造成面试老师们的「听觉疲劳」,没有办法达到留下印象、取得高分的目的。如果前十个人、二十个人都说过一遍“本科通过了四级、六级的考试”,那么到了咱们这里,只能剩下一群疲惫得昏昏欲睡的考官。就算背得再熟练,再完整,模板也只能给出一个及格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