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个‘小野马’一样,可以让他肆意地奔跑,但有时候也得揪一揪。”说起刘翰文的语文作文,侯翠敏用了这样一句比喻,“有时候作文写着写着就跑(题)了。之前三模的时候作文给他的分低,还特意找到我办公室问我为什么这么低,然后我就趁着这个机会给他认真地讲立意,这才服气。”
侯翠敏告诉记者,高考之前,自己对刘翰文的作文卷面很是担心,“作文要写在格子里,有时候他看不到格子的竖线。我就特意找来标准的作文格纸,让他抄写、练习。提醒他,让他注意。这样才慢慢好些。”在侯翠敏看来,作为老师,理应用爱与尊重一点一滴关心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之处,让他们快乐成长。
刘翰文的妈妈告诉记者,翰文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在体检时发现视力有问题,最终查出是先天视网膜的原因,“虽然视力不好,但特别庆幸的是他能看到色彩。”虽然翰文的视力不好,妈妈还是坚持把他送到了普通的幼儿园、普通的小学和初高中,“我看过一本书叫《卡尔·威特的教育》,对我影响很大。”翰文妈妈告诉记者,在国外也有先例,只要教育方法科学得当,孩子最终也会有所成就。
翰文妈妈回忆,翰文小时候活泼好动,眼睛看不清楚东西,就喜欢用手去摸,“我们去玉渊潭公园玩的时候,他就对垃圾桶把手那个亮亮的按钮感兴趣,就喜欢去摸,所以我包里永远有湿纸巾,随时准备给他擦干净手。走路上看不清楚水坑,我就教他斜着眼睛去看,有水坑的路面跟正常的路面是不一样的,会反光。”
从学会分辨路上的水坑到识别脚下的台阶,从认识识字卡片上的汉字到能够自主阅读课外书,从放大琴谱学钢琴到四年级就成功考到钢琴演奏级,刘翰文的成长虽然缓慢却一样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