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2)

读新闻,读的就是不断拓展的“视野”。

博雅小学堂,十年做一件事,给孩子深度分析新闻。

具体说,十年,主要做了四个《给孩子的新闻周刊》音频节目:国内+国际+商业+科技。

为什么是这四个?

一句话:这里有现代人应了解的基本常识。说是“常识”,其实也是思维方式,或者说三观。

国内新闻:让孩子真实地认识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 这里,藏着一个人最大的命运

国际新闻:让孩子能站在世界的高度,重新认识他所处的时代和地方——一个人看得多远,决定了走多远;

商业新闻:这里有驱动世界发展最底层的思维方式,包括经济学思维,博弈论,陌生人打交道的思维方式等等——这里,有改变世界观的最强大思考武器;

科技新闻:这里有世界发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及科技的演化逻辑——正是科技,给世界带来了最大颠覆。

四大新闻结合,其实就是世界整体。

在流量时代,后真相时代,当其他人被情绪、爽点带偏的时候,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能从情绪和爽点中解放出来,走出认知舒适圈。

当其他人只能看到成绩单上数字的时候,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能看到一个公式的美丽,一个新技术潜藏的可能性。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给孩子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与漫天的新闻报道不同的是,《给孩子的新闻》系列,核心在“思辨”二字。

四大周刊,每周各一更,就像一个不断长大的容器。但是我们的容器里,装的不是信息、知识,而是运用信息知识思考的能力。

我们相信,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改变命运。

这种思维能力,是可以学习,更需要训练的。

带领孩子,每周做重大新闻的深度分析,其实就是带领孩子每周进行思辨训练。包括:分辨事实,结构化思考,最终抵达世界的复杂性理解。

如何分辨事实真相?——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是基本的新闻素养,但是学校里不教,那我们希望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就给到他。

如何结构化思考?——不管多么复杂的现实问题,只要有结构化思考的能力,瞬间也会变得很容易。而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可以学习的。

如何看到世界的复杂性、人类行为的丰富性?——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一开始,我们大人也总喜欢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何况孩子。

但等见多一点世面,见多一点人类个性的复杂性,孩子也会渐渐明白,不管多么睿智,简化的模型,也无法覆盖曲折枝蔓的实际生活,如果没有丰富感受的平衡和缓冲,以一句优美的格言、精准的知识、严厉的道德教条,来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于是,心变柔软了。

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给到TA这些思维训练,相信这是送给孩子一个终身的礼物。

而讲课的老师们,绝对都是有能力送出这个礼物的人。

请看新闻周刊导师阵容

物理学家费曼说,你应该让学生——

去怀疑,

去思考,

去交流,

去提问,

去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而最重要的是,

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这是所有主讲老师的共识。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听完新闻,孩子能做什么?

如果替孩子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我学习,我消化,我与你分享。

每期新闻最后,主讲老师都会进一步提出一个追问,希望引导孩子思考。正如大哲学家洛克所说,“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说到这里,忍不住给你看看孩子们的留言。请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理解力是很高的。

比如,当赵楚老师讲到Sora问世,请小朋友们谈谈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同学“野生的小鹿”,立马想到了电影《黑客帝国》。是啊,电影里还像个思想实验,而我们包括我们孩子这一代亲自体验到了,由AI搭建的真假难辨的世界。

“不要让自己造就的东西毁灭自己”。——真是有哲思的“野生小鹿”。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再比如,当林楚方老师从“一带一路”讲到丝绸的历史,老师提了一个很开脑洞的问题。“第一个养蚕的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哪个更勇敢”?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