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Martha Minow跟她的两个姐妹,都有很高的成就。有人问她,“你们三姐妹都事业有成,我很好奇你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你们的”。

Minow院长笑了笑回答,“每天的晚餐,是一家人深度交流的时间,爸爸妈妈会和三个女儿分享、讨论甚至争论时局、公共政策等,这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巨大的影响”。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Martha Minow

餐桌话题,特别是对时事的讨论,塑造了孩子的视野、格局和价值观,帮孩子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意义,也是博雅小学堂从10年前成立之初就让专业的主编级媒体人给孩子讲新闻的初衷。

给孩子一年的时间听新闻,TA的变化会让你大吃一惊。

萌萌是上海三年级的小学生,有次参加学校的大队委竞选。当时她和妈妈刚听完博雅《给孩子的国内新闻周刊》关于“两会”的新闻分析。萌萌意识到,大队委员跟人大代表不都一样吗?都要有提案啊。

人大代表的提案怎么做?她从新闻中知道,人大代表写提案,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代表哪个群体,提案的背景是什么,诉求是什么,最后会有什么影响力和结果,老师和同学看到提案会怎么想等等。

这一下,新闻中的“两会”不再只是遥远地方发生的抽象的大事件,它和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了深刻联结。

杭州的Lisa升入中学后,有一次课前演讲,做了一个关于特朗普的PPT分享,非常成功。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为何对当时的美国总统感兴趣,且对他的了解和分析甚至都超过了很多大人?

这得益于她长期收听博雅《给孩子的国际周刊》。Lisa妈妈后来把这个事儿拿到国际周刊的群里分享,主讲赵楚老师当即就自掏腰包给孩子发了个小红包。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都被激发了。

家庭教育领域的KOL“北大图图妈”曾提到,为什么自己开始和孩子在餐桌上讨论新闻。

她说,“直到现在自己才想清楚,孩子跟弟弟打个架、跟妈妈闹个小脾气、跟其他小朋友踢个球,其实很难用这些人生片段和生活经历,去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和志向。而新闻这个东西,其实是让孩子链接社会,思考社会问题。只有在社会里面,视野够宽,他才能找到责任和使命感”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说过一句话:“如果要造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不要指派任务和工作,而是要教他们去渴望那无边无际的大海。”

新闻,也就是现实世界不断滚动的大事件,正是这无边无际的大海。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当孩子开始读新闻,究竟在读什么?

读新闻,读的就是不断拓展的“视野”。

博雅小学堂,十年做一件事,给孩子深度分析新闻。

具体说,十年,主要做了四个《给孩子的新闻周刊》音频节目:国内+国际+商业+科技。

为什么是这四个?

一句话:这里有现代人应了解的基本常识。说是“常识”,其实也是思维方式,或者说三观。

国内新闻:让孩子真实地认识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 这里,藏着一个人最大的命运

国际新闻:让孩子能站在世界的高度,重新认识他所处的时代和地方——一个人看得多远,决定了走多远;

商业新闻:这里有驱动世界发展最底层的思维方式,包括经济学思维,博弈论,陌生人打交道的思维方式等等——这里,有改变世界观的最强大思考武器;

科技新闻:这里有世界发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及科技的演化逻辑——正是科技,给世界带来了最大颠覆。

四大新闻结合,其实就是世界整体。

在流量时代,后真相时代,当其他人被情绪、爽点带偏的时候,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能从情绪和爽点中解放出来,走出认知舒适圈。

当其他人只能看到成绩单上数字的时候,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能看到一个公式的美丽,一个新技术潜藏的可能性。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给孩子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与漫天的新闻报道不同的是,《给孩子的新闻》系列,核心在“思辨”二字。

四大周刊,每周各一更,就像一个不断长大的容器。但是我们的容器里,装的不是信息、知识,而是运用信息知识思考的能力。

我们相信,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改变命运。

这种思维能力,是可以学习,更需要训练的。

带领孩子,每周做重大新闻的深度分析,其实就是带领孩子每周进行思辨训练。包括:分辨事实,结构化思考,最终抵达世界的复杂性理解。

如何分辨事实真相?——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是基本的新闻素养,但是学校里不教,那我们希望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就给到他。

如何结构化思考?——不管多么复杂的现实问题,只要有结构化思考的能力,瞬间也会变得很容易。而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可以学习的。

如何看到世界的复杂性、人类行为的丰富性?——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一开始,我们大人也总喜欢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何况孩子。

但等见多一点世面,见多一点人类个性的复杂性,孩子也会渐渐明白,不管多么睿智,简化的模型,也无法覆盖曲折枝蔓的实际生活,如果没有丰富感受的平衡和缓冲,以一句优美的格言、精准的知识、严厉的道德教条,来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于是,心变柔软了。

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给到TA这些思维训练,相信这是送给孩子一个终身的礼物。

而讲课的老师们,绝对都是有能力送出这个礼物的人。

请看新闻周刊导师阵容

物理学家费曼说,你应该让学生——

去怀疑,

去思考,

去交流,

去提问,

去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而最重要的是,

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这是所有主讲老师的共识。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听完新闻,孩子能做什么?

如果替孩子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我学习,我消化,我与你分享。

每期新闻最后,主讲老师都会进一步提出一个追问,希望引导孩子思考。正如大哲学家洛克所说,“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说到这里,忍不住给你看看孩子们的留言。请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理解力是很高的。

比如,当赵楚老师讲到Sora问世,请小朋友们谈谈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同学“野生的小鹿”,立马想到了电影《黑客帝国》。是啊,电影里还像个思想实验,而我们包括我们孩子这一代亲自体验到了,由AI搭建的真假难辨的世界。

“不要让自己造就的东西毁灭自己”。——真是有哲思的“野生小鹿”。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再比如,当林楚方老师从“一带一路”讲到丝绸的历史,老师提了一个很开脑洞的问题。“第一个养蚕的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哪个更勇敢”?

“Jerry”同学从现象到本质,抽丝剥茧地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和分析,很有意思。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还比如,吴京平老师留了道思考题,火星移民会遇到什么麻烦。

“Perter”同学一口气想出了5个麻烦,引起了同学们围观,三年级的“杨小号”同学干脆口述,请妈妈帮自己打字了。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不再一一列举了。

理解-提问-再表达,获得反馈,反复迭代。这不就是学习的真谛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也在增长。

有时候,真是羡慕今天的孩子。作为家长,有时想,如果我在小时候能进行这样高质量的思考,今天的我,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哈哈。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听完新闻,家庭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

家庭话题,从日常扩展到新闻,孩子的视野变辽阔了,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纽带,是不是也更深刻了呢?

这是来自杭州爸爸的分享。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这是我们在开头提到的,家住上海的萌萌家长给到的另一个生活片段。科技新闻,如何激发了他的孩子做科学实验的兴趣。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家庭餐桌话题,影响孩子一生

萌萌家的做法,让我想起《论语》开篇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时候,好的学习方式,不是读很多东西,而是好的东西多读一遍。然后知行合一。

更好的学习方式,是孩子真正感受到了灵魂的唤醒,感受到精神后花园的光亮。然后,孩子返回到这个真实世界,走一条属于各自的道路。

在这个意义上,读新闻,也是一种帮助孩子找回自己的历险。这种历险激动人心,它让孩子去往从没去到的地方,也去往内心深处探寻自己到底是谁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