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缺这六类全球化人才,国际教育如何发力?

应有全球化视野,主动融入国际教育体系,紧跟前沿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未来中国要提升竞争力和话语权,需要培养留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工作。”

4月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高潇在论坛上表达上述观点。

高潇指出,联合国有五万个工作职位,其中有两千多美国人,中国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只有不到600位中国人在联合国工作,这其中只有200位拥有话语权。

同日发布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下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籍职员在联合国秘书处系统中数量仅为569人,占总人数的1.59%,较2019、2020年有所提升,但与同期美国、法国、英国的占比还有差距。

“从国际化人才主体来看,中国是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白皮书》显示。

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也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超过700万,95%的人都回国了,但中国在以下六个方面严重缺乏国际化人才。

第一,国际组织人才严重不足。“很多人只会和发达国家打交道,不会和发展中国家打交道。”张宁称。

第二,“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国际交流人才严重缺乏。

第三,中央政府事业单位缺乏大量能和全球进行交流合作、从事全球治理工作的人才。

第四,在外国企业、中外跨国公司中能胜任管理工作的中国籍人才很少。

第五,“双一流”人才建设,拥有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尊重多样性的人才。

第六,能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理解中国,急需国际传媒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张宁建议,一要培养学生系统、有逻辑的提问能力。二要尊重多样性,具备全球视野。三要熟练掌握英语、具备学科迁移能力。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