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中,如何解决这4个“隐形难题”?

我国有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传统,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给了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

地位和责任是相匹配的,因此也意味着教师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

压力大容易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抛开宏观政府层面和中观学校层面的做法不谈,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微观层面谈谈教师如何应对压力和挑战。

1.师生观

有人形容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疑突出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教师自身不应该有这样的师生观。

我认为健康的师生观应该是“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的关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关系。

2.归属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爱与归属的需要处于第三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非常重要。

教师的归属感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融入团体、融入学校。

记得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只有我一个心理教师,既没有教研组也没有师傅,归属感很低。

后来,我加入了特级教师钟志农创办的心海扬帆论坛,在那里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心理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3.倦怠感

教师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性质单调重复和上升空间有限等原因,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根据马斯拉赫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模型,它具体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

其中,情绪衰竭主要是指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非人性化指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而低个人成就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下降等。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