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双减”:“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2)

升学主义违背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工厂招不到人的原因。杨东平认为,升学主义否定了人的多样性,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的浪费,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刷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今天的教育要从人力资源重新回归到人,回归到树人、育人。国家所提倡的回归初心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本。他还强调,义务教育应当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和终身幸福服务。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双减”下,学业压力仍然是教师的最大负担“双减”政策之下,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课后服务工作中,教师的压力问题也受到业内专家学者关注。

论坛中,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分享了其近日通过网络完成的一份关于《“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变化的问卷调查报告》。李镇西介绍,该调查收到有效样本6653份,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调查显示,学业压力仍然是教师的最大负担。关于教师负担的来源,从专业类方面来看,教师面临的学生成绩(升学率、平均分、优秀率等)考评、班级管理考评、作业批改和教案检查、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考核分别占比为81.21%、62.81%、65.83%以及46.72%。

此外,从时间方面来看,教师们的负担主要来源于节假日上班、开会或其它组织活动,和非正常教学时间内的早晚自习。教师的非教育性社会事务与政府部门检查占比90.37%,明显高于家校沟通占比47.71%。李镇西认为,只有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孩子。只有减轻已有的不合理负担,才能够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针对教师“减负”他提出三条建议:减掉非教学任务,让教师拥有更多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减少形式主义的各级各类评估、检查、验收、表格、App;发挥社会资源优势,由社会资源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