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道理一直在那里,差的是谁先相信。
四、人际,是最容易让人心累的地方
高中的人际关系,堪比职场。
谁和谁好、谁和谁不说话、谁和谁眼神不对,全写在空气里。尤其住宿生,一旦关系僵了,那叫一个尴尬,抬头不见低头见。
很多人因此开始想走读,以为回家就能轻松点。其实不一定。走读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内耗。
最聪明的做法,是保持边界感。别人吵架别掺和,背后别说闲话,能中立就中立。你会发现,高中三年过得安静又自在。
有时同学会来挑事,你笑笑就行。
青春期的世界观是流动的,今天的敌人明天可能是朋友。别把临时情绪当成终身仇恨。
人际关系这门课,谁能及格,谁的高中就能少吃一半苦。
五、所谓成长,不过是学会放下控制
家长想控制孩子,孩子想控制成绩,老师想控制班级秩序。结果谁都累。
高中其实是个拔节的阶段,每个人都在往外长,带着一点疼。那个疼是真实的,也是必须的。
与其焦虑,不如承认:我们都没准备好。
孩子没准备好面对压力,家长没准备好放手,老师没准备好让学生自由。但日子还是得过。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混乱里,保持一点节奏,一点善意,一点幽默感。
别太着急去做完美的人。
能在焦虑中睡个好觉,已经是胜利。能在崩溃前笑一下,更是高级。
说到底,高中三年像一场修行,拼的是谁先想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心态是自己的盾,人生从来就没有“保送通道”。
你得靠自己,一点点地,走过那些坑。
等到三年后回头,你会发现,那些曾经想逃的课、想丢的卷子、想撕的错题,全都变成了你心里最硬的底。
那一刻你终于懂了,成长不是成绩涨上去了,而是你终于不怕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