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今年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杭州已经有家长反对,河南农村的家长非常希望恢复麦假和秋假。
浙江中小学春秋假具体放假时间没有统一安排,要求各地结合气候特点和中小学教学规律自行安排,春秋假一般安排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即4-5月、10-11月间)。春假、秋假分别安排3天,可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等相连,也可与学校组织的春秋游、运动会、劳动周等活动相衔接。
比如,杭州春假的时间一般在5月前后,秋假的时间则是10月前后,2025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
宁波春秋假各3天,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等相衔接,学校可利用其中1天与学校组织的春秋游、运动会、劳动周等活动相衔接。原则上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3天,秋假安排在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2025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
湖州德清县:2025年秋假时间暂定为2025年11月12日至14日。
嘉兴南湖区:2025年秋假时间为2025年11月12日至14日,共3天,与11月15、16日的双休日相连,共5天。
放春秋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庄稼的生长,收获的喜悦,和父母稼穑之不易。农村孩子力所能及帮家人做一些事情,城里孩子可以到农村拥抱自然,在实践中理解“节气”与“耕作”,让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
专家认为,这样的假期也有助于建立更和谐的亲子关系。暂时告别辅导作业的紧张氛围,在共同体验中增进情感,让孩子体会多元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此外,学期中段设置假期也是一种有益的“学习缓冲”。孩子们可以在放松中消化已学的知识,调整学习节奏,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后半学期的挑战。
但是也有家长反对,认为中小学放春秋假没有什么意义,只会耽误学习,春秋假在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年代也许有必要,如今农村早已是机械化耕作,小孩子放假只会给家里添乱。
比如,杭州一位家长强烈要求取消春秋假,他的理由是:春秋假没有必要,以秋假为例,已经经过为期2个月漫长暑假,开学后马上是中秋假期,接着是国庆长假,孩子们刚好回校差不多快要收心了,又放假了。
这位家长说,拜托考虑一下,双职工多孩的家庭,孩子们放秋假,那么,孩子父母单位是否也能同时放假?如果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在上班,孩子在家的安全问题谁来确保?这么严峻的安全问题摆在这边,谁还愿意多生多育?
我身边的河南家长,反而支持孩子们放春秋假。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学生占大多数,如今即使孩子们的父母出去打工了,爷爷奶奶还在经营着土地,虽然农村机械化程度很高,但在农忙时多少人也不够,大人孩子都能用得上。
特别是今年秋收,河南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眼看地里的庄稼收不回来,花生在地里出芽了,玉米也没办法收了,过去在这个时间,河南的冬小麦早就种上了,今年连地都没有办法耕,小麦种不上,如果孩子放假,多少能够帮一点忙。
我是河南人,住在城里,没有责任田,我小时候有春秋假,也叫麦假和秋假,也就是割麦子的时候放假,秋收的时候放假。
我初中的时候,每逢放麦假,就到几十里外的舅舅家里帮助割麦子,虽然很累,但是觉得很有意义。到了放秋假,我们说是“刨红薯假”,也来到舅舅家帮助切红薯干。
那时,农村一片繁忙的景象,红薯收回来,要切成干,晾晒,然后打成红薯面,这是农民的主粮。夜里,在皎洁的月光下,地里到处都是在切红薯干的,然后将红薯干晾在地里,如果半夜里下雨,全家老小都起来捡红薯干,害怕被雨淋发霉了。
我认为,中小学放春秋假,还是必要的,如果怕完不成课时计划,可以寒暑假缩短一些,匀到春秋假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