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就差高考临门一脚!没想到有大批考生开学不报道更有甚者,他们连个招呼都不打,面对这些“言而无信”的考生高校该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河南是高考大省,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不容易,考取大学又不去报到,白白地浪费了高校的招生资源,教育主管部门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多所高校被“放鸽子”
最近,郑州大学发布的一则《2025年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名单》公示,有59名放弃入学资格的新生里,有5名博士、54名硕士,更有甚者,这些考生报考的专业中竟然还有网友呼吁临床医学的考生。
经过了解可知,这59名考生放弃入学细节是有57人是“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态度十分坚决;另外2人“逾期未报到”,涉及的学院多达12个,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商科、医科、工科的学生加起来超过七成。这种“录而不读”的现象已是蔚然成风。
扬州大学教务处近期发布的公示显示,该校已被录取的68名2025级新生,因未按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入学手续,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做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扬州大学不是第一次被“放鸽子”。根据去年的统计,该校有78名新生放弃入学。
广西民族大学公告显示,今年有300多名本科新生放弃入学资格,沈阳建筑大学发布的新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告显示,该校共有522名本科生(含二学位)逾期未报到或放弃入学资格,有关数据显示今年该校今年共录取约4000名新生,放弃入学比例超过13%。
13%的新生被录取不来报到,这又意味着什么?有网友说,老百姓清醒了,投入产出比不合算!毕业就失业的学校和专业,花出去的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挣回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考生被录取不去报到的原因吗?更有一些考生直接拒收录取通知书。
是考生言而无信,还是教育出了问题
考生不去报到,是谁的原因?河南考生一语中的说出了原因,他说,上学学知识是为改变自己的梦想和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上学是钱花了,时间熬了,最后弄不好,学业完成成了却变成无业游民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近期,在西安一场招聘会会上,中国电信招聘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开出的工资标准是1-1000元,网友认为是1元起步,1000元封顶!学历还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这不明白着把学历当废纸吗?
既然招聘企业不把学历放在眼里,考生为什么还要去读什么本科、研究生就是到工厂做流水线打螺丝,劳动收入也不止1000吧?虽然这是招聘方出了问题,类似这样的闹剧还少吗?这是看不起毕业生吗?
为什么会出现高校新生不报到?拿扬州大学来说,这68名新生的专业多为翻译(中外联合培养)、服装与服饰设计、资源环境科学等,这里面有些专业被一些所谓的志愿填报专家打上了“天坑专业”的标签。中外联合办学的学费高得惊人,让考生根本负担不起,怎么去报到?
一部分考生是因为滑档,自己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学校和专业服从调剂结果就被录取到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对这样的高考录取方式,著名教育学家熊丙奇曾指出,当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高考录取方式,效率很高,但难以实现学生和学校间的最优选择。要提高学生和学校间的满意度,就需要探索推进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多元评价的招生录取制度。
被大学录取不去报到,有人认为这是失信的表现应该纳入考生征信,原因是他们浪费高考资源,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高考录取再公平一点,会有这类问题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