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怎样的性格?”

一位妈妈突然问,语气听起来有些沉重。

细问才知道,她老公脾气火爆。

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作业写得慢了些,甚至只是动作稍显笨拙......都会引来他刺耳的吼骂。

她劝过,吵过,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有用。

丈夫并非不爱她、不爱孩子,冷静后,也有过懊悔,承诺要改。但情绪一上头,又打回原形。

我也不能因为这个跟他离婚吧?

妈妈语气中充满了哀愁和无力感。

她说,她自己就是被大人骂着、吼着长大的;

那种被“语言暴力”的阴影,和性格里如影随形的敏感、自卑,她太熟悉了。

她不想孩子也跟自己一样,但又无力改变,该怎么办呢?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我深深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忧、恐惧。

孩子小时候,最依赖、信任的人是父母。

吼骂作为一种消极的沟通方式,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认知;

甚至,形成一些令人心疼的性格特质:

比如,情绪发展方面出现焦虑、抑郁倾向;

自我认知方面,产生自卑情结;

社交模式上,习惯讨好或攻击;

行为特征上,出现退缩或叛逆......

这些潜在的影响,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位父母警醒。

但也请相信,这些只是可能的倾向,并非必然结果。

孩子的性格,乃至人生走向,并不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决定。

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支持,去帮助孩子应对这种“失控的吼骂”。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一位网友分享:

她现在30几了,老板一句“这部分还需要调整”,都会引发她全身紧绷。

内心立刻开始嘀咕:“我又没做好”“我又添麻烦了”;

和男朋友出去玩,点餐、选路线,她很少发表意见,都是“你定吧”“我都可以”,生怕自己选的不好。

不小心打翻饮料、忘带东西、多买几件衣服......都能让她瞬间紧张自责,仿佛犯了天大的错。

后来她才意识到,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并非凭空而来——

她的整个童年,几乎都在频繁的打击和否定中度过。

作业写错,父母迎头就是一顿痛骂:“你是猪脑子吗?这么简单都错?”

不小心把撒了饭,也是劈头盖脸地训斥:“笨手笨脚的,什么事都做不好!”

日复一日,她内心深处就留下了烙印:

自己很笨拙,很容易“丢人现眼”。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你做错事,长辈批评你,那是为你好。”

但吼骂,不同于“批评”——

它往往是将孩子的错误,与其人格绑定。

(哪怕你没用“蠢”“没用”“废物”这些字眼,你的情绪也表达了。)

这种持续的吼骂(哪怕是纠错),无异于一次次负面审判,不断削弱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他们会怀疑自己的眼光与品位;

低估自己的想法与选择;

认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不重要......

孩子记住的从不是“客观错误”,而是“我整个人都不好,不值得被爱”。

这种低自尊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成为孩子幸福路上的沉重枷锁。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闺蜜从小就是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她说,那只不过是她很早就“参透”了的生存法则:

她发现,只要主动做家务、考高分、不提出任何要求,爸爸就不会吼她,妈妈就不会跟爸爸吵架,闹离婚。

所以,她很早就学会了看大人脸色。

什么让他们高兴(保持情绪稳定),我就做什么。

她说,这样的成长很“顺利”,但她绝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也这样。

“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成年后,她虽然意识到问题,但“老好人”模式已深入骨髓:

就总忍不住会去迎合别人,也不敢说“不”,就很想要平静,很害怕冲突。

在“吼骂”这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下讨生活,孩子会本能地发展出一些应对策略。

这其中,就包括“讨好型人格”或“回避冲突”模式。

他们小心翼翼地戴上“乖巧顺从”的面具,装扮成让人满意的“小大人”,只为换取片刻“安全和谐”。

代价,却是牺牲掉那个真实、完整的自我。

他们内心始终委屈、不安或麻木、“不被真正看见”。即便成年后有所“获得”,也仍然感到迷惘——

仿佛从未处在真诚、平等、深入的人际关系中。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一次孩子们打篮球,我儿子因为盖了另一个孩子的帽,下场时,被对方狠狠推了一把。

我正想上前了解情况,对方爸爸先站了出来:

怎么教你的!输球就输球,你还学会动手了啊!给老子滚过来,站好......

他边说边拍打孩子的头,还使劲一把拉拽过孩子罚站。

我佩服这位爸爸的“家教严明”,但同时,也为孩子捏一把汗。

这位爸爸的教育意识很强,教孩子的道理也都对,但他传递给孩子的行为模式却是:

我强大/正确,我就可以动手。

这种模式迁移到孩子身上,很容易表现为易怒、好斗、欺凌弱小。

比如,稍有不顺心,就对同学/伙伴大吼大叫,甚至推搡动手。

多项研究指出,许多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其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长期、严厉的吼骂,甚至体罚。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吼骂”,是暴力的前奏。

它向孩子示范的,是一种糟糕的冲突解决方式。

部分孩子会“学以致用”,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与他人的交往中,变得暴躁易怒、充满攻击性(对外攻击)。

另一部分天性较为敏感、内敛的孩子,可能因无法挑战“权威”,或不想效仿,只能将怒火、委屈强行压制(对内压抑)。

这种负面能量不会消失,它会如同暗流,不断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抑郁、焦虑或自我伤害的温床。

无论对外攻击还是对内压抑,都是不健康的情绪处理模式。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知名心灵作家张德芬曾分享:

童年时,父亲对她极其严厉,稍有不如意,便会招致斥责。

这种环境,让她异常敏感,能精准捕捉他人的心理、情绪;

但同时,也使她过于追求完美,凡事都想做到最好、无可挑剔。

这种高度紧绷的状态,让她精疲力尽。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受困于这种性格模式。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长期“吼骂”,会让孩子的神经一直处在“战或逃”的应激状态。

他们会对环境中的情绪信号——尤其是负面情绪(如不满、烦躁、失望),异常敏感。

一句平常的话、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可能被他们负面解读,引发内心波动。

为了在这种环境中求得一丝安全感,他们还可能发展出苛刻的完美主义倾向。

在潜意识里相信:

只有做到完美无缺、滴水不漏,才能避免触发父母的怒火,才能获得别人的欣赏。

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并非源于内在动力(真心喜欢),而是源于深深的恐惧——这会极其消耗心力。

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或批评,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羞耻感,和过度自责,仿佛世界末日来临。

这样的孩子,即便优秀,也很难放松下来享受生活。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辅导作业,恐怕是家庭中最容易“吼声震天”的场景。

那对孩子来说呢?

如果一想到自己写得慢一点、错得多一点,就将迎来劈头盖脸的吼骂;

那他们内心,是不是也充满恐惧和抗拒?

很多孩子迟迟不愿意开始写作业,能磨蹭就磨蹭;

过程中,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立刻放弃努力。

其实潜意识里想的是:

只要不开始,就不会犯错,就不会被骂。反正我怎么做你都不满意”“我天生就不是这块料……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吼骂,是对孩子内在动机和自信心的致命打击。

它让孩子将“努力尝试”与“可怕的责骂”紧密联系起来。

学习兴趣和信心被摧毁,做事自然拖拖拉拉,能力也会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当孩子长期得不到结果(认可),他们还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绝望感——

我无法改变任何结果。

这也叫“习得性无助”。

这时,孩子就彻底丧失了主动尝试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变得被动、消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仿佛被困在一片无形的沼泽中。

这种状态,可远比单纯的“懒”,要严重和顽固得多。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我的童年,也曾充斥着父母的吼骂。

他们不仅会因为写错字、摔碎碗这样的小事,对我大声指责;还常因为“大人的事”,在我面前大打出手:

砸坏家具、惊动邻居,然后打到头破血流......

我只能吼叫、制止,最后惊恐无助地看着他们——

怀疑“我的存在是不是个错误”!

但幸运的是,我的爷爷始终无条件地欣赏我、鼓励我。

我做每件事,他都总是笑眯眯地望着我;

然后给予我肯定:“是的,我知道你。”“能干!”

他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原来沟通可以不用吼,原来爱可以如此平和。

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会养成这6种性格

这份参照,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始终坚信,世界是美好的,关系是美好的,我可以做很多事,我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所以,童年的烙印会一直在吗?

会的。但只会在某些脆弱的时刻。

人,不能被某个“性格标签”简单定义。

孩子的成长,依托的也是一整个系统。

在我们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仍有很多机会和力量,去主动修复那些来自他人、环境带的负面影响。

可以是遇到一个温暖的人(慈祥包容的长辈、善于发现闪光点的老师、有力量的妈妈等);

也可以是自我学习、成长(比如,我自学了心理学);

只要在这个系统中,还有“另一束光”;

那无论怎样的境遇,孩子依然有条件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