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本科就业率最低)该榜单被《人民日报》批评为"用就业率否定学科价值"。
《人民日报》明确批评“学科无贵贱,偏见当休矣”,官方则意在表述,“行业是多元且都具备其价值”指出教育需兼顾个人发展、社会需求与国家战略。例如,基础学科虽短期经济回报低,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二、山东高考改革深度解析
1.选科新政:物化捆绑的蝴蝶效应
政策要点:2025年起,理工农医类专业95%要求物理+化学双选,非物化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从2024年的45%骤降至28%。
典型案例:
青岛二中2025届选科数据显示,选择物化组合考生占比从2024年的31%跃升至57%
济宁某中学历史班规模缩减40%,部分学生转选政治+地理组合
2.志愿填报革命:60个平行志愿实操
提前批B类改革:实行"专业+学校"模式,可混报公费师范生(如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与地方专项(如青岛大学临床医学)。
地方专项红利:2025年招生计划增加至3300人,其中物化类专业占比77%,农村考生可降20-30分录取。
3.考试结构变化
数学新题型:解答题从6道减至5道,增加多选题(3道),侧重逻辑推理。
外语听力合并:6月统一考试,需模拟全流程抗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