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新五大冷门专业出炉,冷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毕业后大多不好就业,另一个是今年这些专业录取时严重遇冷,即使是985或者211,一样会出现断档。
咱们常说的“生化环材是天坑”,即生物类、化学类、环境类、材料类如果再加上历史类算是老五大冷门专业。
那么,新五大冷门专业有哪些呢?
新五大冷门专业分别是:
1.非包分配的师范类
2.无法公安联考的公安类
3.没有保障的民办类
4.中外合作办学类
5.土木建筑类
一,师范类为何成为新冷门专业?
几十年来,师范类专业一直都是热门,因为毕业后好找工作,教师这个职业又稳当,还是体制内,何况房地产热的这几年,各地新建的学校多,教师招聘数量大,本科师范生甚至专科生毕业后很容易就业。
这几年,公费师范生非常热,因为部属和省属师范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因为毕业保证有编有岗,录取分数线可以说是杀疯了,各省市区皆是居高不下。屡屡传出有考生放弃985大学也要报公费师范生的。
然而,今年高考录取中,除了公费师范生,其它师范类专业却遇冷,竟然很少有人报考。
师范生从热到冷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普通本科批次中的师范类专业想获得教师编制,基本上都得自行参加校招或者招教考试才行,目前来看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因为新生儿出生率连年下降,中小学生源减少,很多农村学校已经招不来学生了,教师出现剩余的现象,很多地方暂停教师招聘,即使招聘门槛也提高了,小学老师至少一本师范院校毕业,初中硕士毕业,高中博士毕业,学师范太“卷”了。
部分考生和家长可能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认为此类专业没有太大的性价比,便不再报考。
二,公安类为何成为新冷门专业?
公安类专业是热门,大家知道,因为有个公安联考,考上就成为公务员,且警校毕业生90%都能够通过联考,基本属于“包分配”。
因此,出现江苏一位女生,分数够985大学录取线,非要报普通警校,就是因为冲着离家近,好就业去的。
但是,在实际的录取中,除了警校,也有一些政法院校出现了跟公安专业很相似的公安学类专业。
此类专业不能参加公安联考,必须自谋职业或考公务员,这就导致同样是公安类专业,一个非常热,一个非常冷。
比如内蒙古提前批B段物理类投档中,211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公安学类专业最高投档线也只有518分,比天坑专业工商管理类足足低了近百分!
福建省提前批录取中,这个专业更是直接断档,需要进行志愿征集。
说到底,考生还是奔着就业报考的。
三,民办高校专业为什么成为新冷门?
今年高考录取,除了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亚湾大学、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类大学,其它民办高校即便是热门专业也凉凉了。
比如,广东省三次征集志愿、广西省四次征集志愿、云南省第六轮征集志愿,都无法实现所有民办高校的满额。
其中广东省的湛江科技学院缺额数量更是从头多到尾,经历三轮征集仍然还有几千个的差额。
原因很简单,民办学校不能保证就业,性价比不高,考生和家长已经不再愿意为高昂的学费买单。
民办学校会越来越冷,甚至会出现民办高校“关门潮”。
四,中外合作办学为何成为新冷门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一般被称为“带尾巴的专业”,一些公办学校设置中外办学专业,专业名称后面加个“中外合作办学”,收费便猛增,有的甚至比民办高校的收费都要高。
结果呢,毕业后很多学生既出不了国,又找不到工作,高额学费打了水漂。
因此,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越来越不受待见。
比如,2025年广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显示,在普通本科批第三次征集志愿中,物理类海南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仍然有缺额。
五,为什么公办大学中不好就业的专业成了新冷门专业?
今年,一些公办高校中出现了一些很冷的专业。
主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小语种、旅游管理、土建类和农林类等专业。
比如,2025年内蒙古提前批B段历史类投档中,就连北京大学的公共管理类都出现了断档!非常罕见!
北京大学的小语种专业在江苏和陕西两省也都没有录满,这是破天荒的现象。
还有就是土木建筑类专业今年更冷,即便是211和985大学,土木建筑类专业仍然少有问津,一些大学在院校专业组里热门专业混搭土木建筑类,学生同意调剂专业时,就给调剂到这些冷门专业,这些学生欲哭无泪!
六,农林类专业好就业,为什么一直遇冷?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农林类专业很好就业,然而一直遇冷。比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包括各省的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很高。可是每年高考分数线却很低,高分学生避之不及。
我认为还是传统世俗思想作祟,有人说,报考农业专业意味着与土地和农作物打交道,工作环境艰苦,收入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他们觉得,在这个追求高效和创新的时代,农业似乎显得过于传统和保守,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特别是农村考生,更不愿意报农林类院校,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一心通过考上大学脱离农村,不可能再报农林类高校。
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农业专业并非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地耕田。
如今的农业已经融入了大量的高科技元素,从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到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无一不是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选择农业专业,就等于站在了科技与农业的交叉点上,有机会参与到最前沿的研究和实践中。
就拿精准农业来说,通过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和传感器网络,农民可以精确地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分含量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从而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学习农业专业的学生,正是推动这些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力军。
看看袁隆平吧,他几乎解决了全球人吃饭的问题,相信考生会逐渐认识到农业类专业的重要性。
旧五大冷门专业,有的开始慢慢转热,新五大冷门专业又出现了,高校对冷门专业能不能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因为这些专业已经出现人才过剩,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等于人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