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掉队的孩子,都有这个通病(2)

你看,孩子被喂到嘴边,久而久之就不会咀嚼;作业有人检查,自然少了思考的动力;生活有人打理,更没有了独立规划的习惯。

于是,一旦父母收手,孩子就像关掉电源的机器人,站在原地发呆。

建议: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撤一点兵”,比如让孩子自己安排周末时间,自己收拾学习资料,自己规划复习顺序。

偶尔让他们“摔一跤”,比每天牵着走要有用得多。

第三、勤奋是唯一的“反作弊工具”

初中学习的难度,是小学的翻倍。

会做题的人,不一定是聪明的人,而是肯一遍遍重复的人。勤奋听起来无趣,但它是唯一不会背叛你的合伙人。

勤奋的孩子,脑子里总是热的,遇到难题也习惯先啃一口,而不是躲开。慢慢地,他们在一次次死磕里建立了学习肌肉。聪明人靠灵感,勤奋的人靠习惯——灵感会失约,习惯不会。

建议: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可执行的勤奋计划”,比如每天固定时间复盘错题,每周一次整理知识框架。

让勤奋变得像刷牙一样自然,而不是像期末突击一样痛苦。

所以说防懒,比补课更重要。

有些孩子成绩下滑,不是题不会做,而是人不想动。防懒,比补课、换资料、报辅导班都来得直接。

真正聪明的家长,不会用“你怎么变笨了”去打击孩子,而是会帮他们找到重新迈步的节奏。因为勤奋不是一朝养成的,而是每天用一点点行动,去驯服那条叫“惰性”的野狗。

等孩子明白了,聪明只是暂时的通行证,勤奋才是终身签证,他们的脚步自然会越走越稳。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