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成绩不是靠狠,而是靠习惯坚持(2)

所以别羡慕天赋型学霸,他们根本不是神话。

真正的神话,是你居然还能一边摆烂一边自以为“怀才不遇”。

我初一时有个同桌,姓刘,外号“刘震撼”。

他相信天赋是命运安排好的,就像你信命盘、信星座、信老天爷会保佑考场风调雨顺。他坚信物理课不用听,因为“世界运行的逻辑,自然会被宇宙输送给有灵性的个体”。

于是每节物理课他都在画火影忍者,并对我说:“电流?我感觉它从我心中流过了。”

到了期末,刘震撼果然震撼了全班——物理考试考了17分。老师看着他卷子问:“你这是怎么回事?”他淡定回答:“我的思维不在这个维度。”

后来他爸来学校谈话,送了一句话给我们:“这孩子啊,是逼不出来的。”

二、“逼自己一把”,不等于“搞残自己”

现在的教育号都爱写句狠话——“孩子,学习是逼出来的”,“对自己狠一点,你就赢了”。

读得我以为初中不是学校,是军事化训练营。

说实话,“逼”本身没错,但你得分清楚是自我激励,还是自我摧残。

一个真正懂得“逼”的人,不是揪着头发读书读到昏厥,而是懂得怎么规划、怎么聚焦、怎么筛选。

你不可能每门都满分,毕竟你也不是外挂程序。你得学会扬长避短、借力打力,逼自己的是方向感,不是盲目冲刺。

毕竟学习,不是靠瞎蛮干出来的,而是拎得清、沉得住、懂得权衡轻重。

那时候班里有个女生叫婷婷,人称“鸡娃女生”。她有一本红皮笔记本,上面写着“睡觉就是逃避!痛苦才是荣耀!”每天中午别人在打盹,她就端着书在走廊疾走。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