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我表妹家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鸡得飞起”:英语早教、美术启蒙、奥数逻辑、钢琴五级……简直一人分饰八角。
她逢人就夸:“我家孩子超自律,每天自动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说得我都想改姓叫“内疚”。
可惜,考试成绩却一直平平。我去家里蹭饭时问她儿子:“你为啥每天这么自觉学习呀?”
小家伙甩了句:“因为妈妈说,如果我不写作业,她就会把平板砸了。”
哦豁,我明白了——不是自驱力,是“电子设备保护计划”实施得好。
原来他那整整齐齐的错题本,只是写给妈妈看的舞台道具;学奥数,是因为吃完饭才能玩半小时Switch。
因此所谓“学习习惯”,不过是“生存技能”罢了。
就像有些孩子洗碗不是因为爱干净,是因为不洗就得不到父母的零花钱。
二、延长学习时间,不等于提升学习力
学习时间这事,早就被家长搞得像搞房地产:时间越多越值钱,孩子越累越像“有产者”。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诡异的景象:孩子早上五点半起床背单词,晚上十点还在刷题,学习时间“远超法定工作时长”,连中年打工人都看得流泪。
但学习时间拉长≠学习效果提升。
相反,当孩子变成了题海里的疲劳驾驶员,不翻车才怪。
有效学习靠的是效率,不是“熬”。如果一个孩子每天花三小时写作业,其实用心的时间可能只有二十分钟,剩下的都是“神游天外+看窗外鸟”。
比如我一个亲戚家的姑娘,每天学习时间高达10小时!她爸对我炫耀:“我们不求孩子成绩第一,就图个踏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