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考试成绩挂红灯的那一刻,全体初二学生的心情是同步的,仿佛灵魂共振。
你以为只有你家娃,在暑假里开启“猪八戒睡美容觉”的模式?你错了,大数据告诉我们,全国初二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下滑得像股市崩盘时的K线图,连尖子生都在互相比谁掉得更快。
还记得,刚升初中那会儿,大家还在为“尖子生”这个称号洋洋自得,感觉自己就是《哈利波特》里会魔法的学霸。
结果刚混完初一,就发现初二的数学物理开始整“高级操作”了:函数变成了拐弯抹角的情感故事,力学搞得像谁追谁不重要的暧昧拉扯,一不小心写错单位,分数就像初恋一样,瞬间没了。
暑假,成了分水岭。
谁认真预习,谁就能在下学期“笑傲江湖”;谁混日子,谁下学期就会“狗刨式自救”,连狗都笑你“这娃没预习”。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混,还美其名曰“劳逸结合”,实际情况是劳没劳,逸得飞起。
所以,“初二难,难上加难”不是句口号,是教育界公认的“拐点定律”。
学习是场马拉松,而初二就是那个你脚抽筋、胃反酸、还得被人超车的阶段。别问老师为什么不讲慢点,也别怪题目太难,那都是对着课标来的。
真正要追问的,是你暑假干了啥。
一、学渣不预习,学霸爱预习
预习不是选修课,是保命操作。
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俩“暗器”,暑假如果不先研究个七七八八,开学之后就会被它们研究得死死的。数学是看得懂还得做得出,物理是懂了也得写得清。
不预习就上课,跟没上防晒霜去三亚一样,回来脸会很精彩。
我有个同学,暑假说要“全面发展”,结果发展得非常全面:游戏技能满级,数学思维归零,物理基础躺平。
开学第一节物理课老师讲“力的分解”,他一脸懵逼,跟我说:“为啥要把一个力拆成两股?它们有仇吗?”我说你不预习,不拆你都不配知道它为啥分家。
结果期中考试,他写了个“力的分手”,还配了小作文,老师批完卷子给他备注:“建议转行学文。”
我弟,初二生物背得还行,但数学他一碰就头疼。
暑假我问他预习了没,他说:“哥,我是相信课堂效率的现代新青年。”结果一开学被“反比例函数”暴击,当场上演“你教你的,我睡我的”。
后来老师忍无可忍,在黑板上写了一句:“预习不是天赋,是起码的礼貌。”
我弟面红耳赤,从那天开始,每天早上五点背书,家里鸡都被他吵醒了。
二、英语不好?别洗了,是词汇量少惹的祸
英语这玩意儿,不是靠“蒙题有神助”就能过关的,它靠的是背、背、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真的很烦。
你不背,它就背你。你偷懒,它就让你考场上词汇全黑屏,连“apple”都变成了“unknown fruit”。
所以成绩100以下的,别想着抄后排学霸的单词本。
那种人不是普通人,而是背单词界的“内卷神兽”。你要活下去,就得暑假背起来。不是一百个词一天,是一百次想放弃再硬着头皮干下去的坚持。
我初中的英语同桌,人送外号“单词葫芦娃”,天天背词背到魔怔。暑假他定了目标:每天背100个新词。
结果到第三天,他看见“abandon”就情绪崩溃,说:“我不行了,我要abandon这该死的计划。”但神奇的是,期末英语140分,还顺带卷走了我们班的班花,说“词汇让我通向美好的友情”。
我忽然明白了,这年头,情话最动听的方式,不是抄诗,是能用流利英文聊青春疼痛文学。
我朋友家的表妹,暑假一边追英剧一边说自己“在提高语感”,还说“背单词太土”。
结果开学月考,她把“hospital”写成“hostipal”,老师问她:你是被英语治愈了,还是伤得更重了?
她还嘴硬说:“拼错不影响理解。”
老师说:“理解你的人只有你爸妈,阅卷老师只看对错。”第二天,她开始狂抄词汇书,边背边喊:
“我决定了,要和过去那个装语感的我分手!”
三、作文和生地背诵
语文这科,最大的误区就是觉得靠“灵感”。
真不是。你不背范文,不仿写模板,不练笔感,到考场只能望着作文题发呆,然后写出“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之“我拿六十分也不冤”。
至于生地?说白了,就是靠嘴硬撑不下来的背书比赛,你不早准备,最后只能用头撞书桌。
邻居家一孩子,语文写作文从来不练,暑假说要“靠感悟写真情实感”。
结果期末作文《记一次感动》写了三百字回忆小学发零食,老师评语:“你的感动像温水煮青蛙,看不到高潮。”
反观另一个女生,暑假每天背三篇范文,开学仿写水平直线飙升,考试写《青春的颜色》能把人写哭。
老师当众夸她:“你这篇文章,就像是被生活磨砺过。”她淡淡一句:“范文第六篇。”我同桌,生地会考前仗着自己“理科脑子”,暑假就死活不背。
他说:“这些知识我理解了就行。”结果会考选择题做完后,他陷入沉默,说“生物像玄学,地理像梦话”。
隔壁桌的妹子,暑假每天定点背知识点,搭配口诀和图记,考试前还能帮人划重点。考完之后,她说:“背书不是笨办法,而是唯一办法。”
我同桌点点头,说:“我被现实教育了。”
所以说暑假,是个很虚伪的词。
听起来像是放松的代名词,实际上却是决定你下学期能不能翻身的修罗场。你说要劳逸结合,没问题,但关键在于“劳”在哪里,“逸”多久。靠熬夜补作业的不叫努力,是瞎折腾;靠一天十个番茄钟的,不是卷王,是自救。
孩子们,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预习像打底妆,词汇像积蓄,作文像武器,生地像门票。没人会因为你暑假玩得开心就给你考试加分,但你暑假多背一句,开学少掉一滴眼泪。
别等下学期老师一句“上节课讲过”就把你劝退了。别到月考才说“要是我当初认真点就好了”。
时间不会原谅任何人,尤其不会原谅那个暑假假装很忙的你。
说到底,暑假怎么用,开学就怎么看你。不是你运气不好,是别人比你早预习了三周。聪明的孩子暑假冲刺,普通的孩子暑假休息,糊涂的孩子暑假玩手机,愚蠢的孩子暑假玩手机还以为自己在放松大脑。
要想不掉队,不做炮灰,暑假赶紧动起来。
关键是,别让“暑假”变成你下滑的借口,而要变成你反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