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
这两天,一打开手机,就能刷到不少类似的视频:
校门口挤满了手捧鲜花的家长,旗袍的绸缎在阳光下闪着光,还有不少私家车敞着门准备迎接凯旋的“战士”……
然而,当无数父母用鲜花与横幅为孩子铺设“人生高光”时,我却看到了这样一幕:
广西桂林,一名穿着朴素的女生在高考结束后,用一根木棍当扁担,挑着塞得满满当当的两大包行李回家。
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后传到了网上,很快火上了人民日报。
画面中女孩的班主任看到后,告诉记者:
女孩是自己的学生,姓刘,家住农村,父亲平时在外打工。
但小刘很朴实,学习也很刻苦,具有很强的实干精神,平时做什么都是冲在第一个的,说什么就做什么,实践能力很强。
出于好奇,我又搜了更多关于小刘的资料。
看了她的成长路径后,才意识到:
教育的终极意义,远不仅仅是一次考试,一个分数,更是培养出一个像小刘这样,肩能担责、内心有光且懂得感恩的孩子。
独立,
是一个孩子行走世间的底气
小刘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一个哥哥,平日里,哥哥和爸爸在外面打工,自己则和妈妈一起生活。
高考前,妈妈问小刘:别的父母都去陪考了,需要妈妈陪你去吗?
小刘想了想,对妈妈说:“我非常勇敢,一个人可以的。”
作家刘墉在《创造自己》一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