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家长会,昊昊爸爸悄悄问我:“XX机构说王科长女儿在那学围棋,这是真的吗?”我当场拨通教育局基教科电话求证——结果人家女儿早在两年前就转学了。
真相揭秘:这是典型的“权威绑架”话术。我在教育局工作的同学透露,公职人员给孩子报班更会在监管平台上挑选培训机构。越是把“领导家属”挂嘴边的培训机构,越可能有问题。
避坑妙招:打开监管平台APP查看缴费记录。真正有实力的机构,报名页面会显示剩余学位和已报人数。如果某个“火爆课程”常年显示“仅剩2席”,绝对是造假!
这学期开学初,班里突然有6个孩子都带着某机构“神童计划”的宣传册。翻开一看,所谓的“人工智能启蒙课”,内容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过的图形化编程基础。
真相揭秘:现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已涵盖不少素质课程,家长完全不必盲目报班。比如我校开设的机器人社团,指导老师是师大研究生导师,教学质量远超市面上万元课程。
正确选择:先带孩子体验学校免费兴趣班!这周我校开放日就有3D打印、民乐等23个项目体验。如果孩子确实在某方面有特长,再通过监管平台选择正规机构深化学习。
一是只认“白名单” :在监管平台APP首页点击“合规机构”,凡是能搜到的都缴纳了风险保证金。哪怕机构倒闭,保证金优先赔付家长。
二是平台缴费:再好的机构也要在平台上缴费,不要被忽悠线下缴费,再多折扣也不行。平台购课,听完一课消去一课,培训机构才能拿到钱,就是机构跑路了,钱还在平台上,可以退回;线下缴费,机构跑路就追不回了。
三是留存证据:缴费前在APP下载电子合同,保存课程表截图,孩子没有学完之前,不要卸载app,这样证据全部会得到保存。
最后想说句真心话:家长们焦虑的心情我懂,但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成功的。与其被机构的话术牵着走,不如多和任课老师沟通——老师比任何机构都清楚孩子的真实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