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于读书有多重要的古言,随便就能翻出一大堆,家长们也默认了这种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多读书,就一定会成为学霸,但任何教育理念一旦走了极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说来惭愧,笔者的学生时代,也曾跟风购买过很多书籍,那个时候总有书店打着清仓甩货的名义,来学校举办打折活动,看着面前包装精致、书名熟悉的各色书籍,作为学生很多人都抵抗不了那种诱惑。
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各色小说,笔者和当时的同学们一样,总是省下零花钱买回一大堆课外书,可最后真正看完的却没几本,原本的惭愧也在得知同学们都是如此后便被冲淡了。
山东三年级小学生,一年读书572本,网友劝家长:别把自己也骗了
作为家长,自然也无法拒绝学生们买书的要求,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候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都比较小,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去博览群书,家长们也是不管什么类型的书目,只要孩子感兴趣,恨不得全都搬回家。
至于这些书买回家之后,学生看了几页,家长们也并未深究。然而在这个2024挥手作别、2025步入正轨的时期,山东某小学总结了一份数据,称学校学生去年的总阅读量为120112本,人均78.3本,要知道这可是一所小学啊,人均78本的阅读数量,令网友们大呼吃惊。
人均78本书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之余,每个月都要阅读超过6本以上的课外书,才能达到这一平均值,况且在这所学校里,有353人年阅读量超过100本、46人年阅读量超过200本,小学生哪里来的这么多精力?
除了统计全校学生的阅读数量外,学校还根据每名学生阅读的书籍数量,颁发了冠、亚、季军,分别是:三年级的梁同学572本、三年级的薛同学540本、五年级的宿同学528本,看着这几名小学生面前堆着高高的几摞书籍,戴着红领巾满脸的骄傲,网友们的心情却很复杂。
更有网友直言:如果不是我也上过小学,我差点就信了,一年572本课外读书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学生平均每天都要读完1.56本书,若全是漫画或者插画类书籍勉强可信,可但凡这些书籍中有字数稍微多一些的,都不可能实现。
阅读不是博弈,本质在于内在的提升,而非数量上的攀比
根据家长晒出的,学生与书籍的合照,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有一系列图书名字叫《商界少年》,网友们更加怀疑家长给学生买书的初衷,到底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还是被所谓的虚荣心蒙蔽了眼睛,给三年级的小学生买《商界少年》,能教会她们什么道理?她们又能读懂什么内容?
本以为评论区的风评都是怀疑,没想到真的有家长表示:一年读几百本书不难实现,甚至有家长晒自己女儿读书期间,一年借阅了1300本书,网友们都惊了:平均一天3.56本书,你女儿一天不吃不喝也读不完!
教育不是博弈,也不是打擂台,很多家长都被这种虚荣的攀比心蒙蔽了双眼,无论是帮着孩子去争取毫无意义的荣誉,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编排数字故意炫耀,这都是自欺欺人的表现,用网友的话来说:骗骗别人得了,别把自己也骗了。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是见识课本外的知识和世界,因此传统教育理念中才提倡让孩子们多读书,而在应试教育下,老师的建议是在有余力的前提下适当多读一些课外书,丰富知识储备和精神世界。
学校提倡读书的重要性本来没错,可一旦以比赛的名义去推动阅读,读书的性质也就彻底变了,读书本就不是功利性的,每个学生对于书籍的类型都有不同的偏好,甚至阅读习惯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去比较根本没有意义。
打个比方,有的学生喜欢精读,一本书读半年甚至是一年,或者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种阅读对个人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而有的学生只是对情节故事感兴趣,阅读的速度比较快,这两者之间同样有意义,却根本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