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期待和焦虑,可能让他们看不到这一点。
依赖于外部补习和“鸡娃”的孩子,往往忽略了自主思考的培养,最终可能只能成为一个高分的“陪跑员”。
我们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插曲来看看这个问题。
有个孩子,家长为了让他走上学霸之路,报名了无数个补习班,周末的时间几乎都在各种“补充”知识的班级里度过。
这个孩子,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每次老师问他问题,他却总是支支吾吾,仿佛答不出个所以然。
家长天天嘱咐:“你不能停下脚步,要加倍努力!”
但孩子心里却在想:“我都已经成为考试机器了,为什么还不算优秀呢?”
直到高一时,班上一个看似“懒散”的同学,轻轻松松地解答了难题,大家才发现,原来那同学早已从自我思考中找到了更高效的学习路径,真正的学霸,永远不是堆砌知识的“机器”,而是思维的自由之子。
另一个孩子,成绩平平,但家长始终要求他参加课外班、提前预习、加快进度,生怕落下了别人一秒。
孩子无奈,只能拼命“跟上进度”。
直到有一天,这个孩子在考试中依靠自己的理解,巧妙地解决了一道大家都头疼的难题,而他竟然比那些日日晚上加班补习的同学,做得更快更准确。
原来,这个孩子早就发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死背公式,而是通过不断实践和自我总结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所以说,虽然“鸡娃”带给了孩子更多的选择,然而它也让我们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义——让孩子学会思考,让孩子自我发现,理解并掌握学习的本质。
无论是高中的竞争,还是高考的较量,最终决定胜负的,永远不是“能做多少题”,而是“能想多深”。
或许,我们不该在焦虑中,急功近利地把所有教育资源都投放到“鸡娃”上,而是要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自主学习,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节奏。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应该是一个“速成”的过程,而是一个渐进、自然的旅程。
所以,放慢脚步吧,给孩子留点儿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