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在以前是只有985或者211高校才有机会的。对于一般的高校,除了望洋兴叹,是连机会的门都没有的。而今年,教育部出台了文件明确规定,校招不能仅限于985或者211高校。
教育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新规定: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水平,严格落实“三严禁”要求,严禁发布招聘带有“211、985样式”的招聘信息,严禁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打造健康的就业环境。
这样的一个政策出台,自然是赢得了一片掌声——这不就打破了学历偏见,一般高校的学子也有了同等参与竞争的机会了吗?
乍一看,确实是这样。如果企事业单位能够真的把这个政策贯彻下去,对于一般高校的毕业生确实是一个就业的好机会。毕竟原来只有985或者211享受的校招政策,现在自己的高校也能雨露均沾,机会的大门也给自己推开了啊。
但是,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恐怕未必。你只要细细地一琢磨,就能明白,在没有明确而细致的落实细则的情况下,我们不要说欢欣鼓舞,恐怕要心寒得更深——当985或者211不再是校招的门槛的时候,寒门学子一样没有机会。
企业招聘的时候,不再注明学历要求是985或者211,这只是一个形式性的东西,而决定最后结局的是录用,这才是重中之重。招聘的时候不注明,也只是在招聘的时候多一些麻烦,有更多的毕业生把简历投到企事业单位来。
这也仅仅是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量。其实也没有增加多少,因为有谁在投简历的时候不注明自己的院校呢?这一注明,不就一目了然了吗?教育部只是明确了对所有的高校一视同仁,却并没有明确企事业单位应该如何遴选啊。这也就是说遴选的权利还是在企业的手上。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只要这个决定权在企事业单位的手里,他们势必还是会把是不是985或者211毕业当作是先决条件,毕竟985或者211高校的学生质量摆在那里。它们的毕业生进入自己的单位,那是能放心大胆的使用的,而其他高校,因为良莠不齐,不经过慎重的挑选,可能就是在给自己挖坑——有哪一个企事业单位的HR会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