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正是这种一手包办的“付出”,压垮了孩子。
纵使父母爱子心切,孩子也终将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渴望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不是被安置在父母精心编织的茧里。
试图以“爱”来绑住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到困顿无助,甚至对亲情心生怨怼。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种难得的亲子关系,那就是“得体的退出”。
父母的陪伴应该如影随形,却不必如影相随;他们可以为孩子加油打气,却不应成为孩子脚步的桎梏。
著名动画《鹬》中,小鹬在母亲的鼓励下学会独自觅食,尽管经历挫折,却最终成长为一只勇敢的海鸟。
这样的爱,没有紧逼和逼迫,而是适时的放手。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故事,北大才女赵婕在谈到父母时曾说,她的父母在她成长的不同阶段,陪伴着她、引导着她,最终却选择尊重她的独立,不试图干涉她的生活。
演员伊能静曾在儿子选择专业时和儿子大吵一架,但在儿子的一番话后,她学会了放手,给了他足够的空间。
后来,儿子如愿以偿,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不断前行,独立而自信。
这种得体的退后,成就了孩子的独立,也成就了真正的亲情。
好的教育就是如此,它是逐渐放手的过程,是爱到浓时放手,是心中有尺,懂得适时退让。
孩子小时候需要的是规则,是父母的支持和引导;到了青春期,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父母要懂得做一个知心人,而非强硬的“裁判”;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的角色就应渐渐转向陪伴和支持,成为他们的后盾,而不是一直守在前方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