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月底,还有一条新闻登上热搜“半个月6万元的研学团,孩子坐在路边玩手机”。
图源:封面新闻
许多家长报名时,总不舍得选择相对低价的研学团:因为低价可能代表着低质。
可随着研学的进行,问题逐渐暴露,甚至往往与价格,乃至研学团的Title无关。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研学相关企业越有3.5万家,并且每年增长近3000家。
成立速度快、成立时间短,很多机构都是在近几年的研学热潮中成立起来的。
主办方可能是旅行社、教培机构、文旅集团、网红老师、个人机构……有无经验和相关资质,家长往往难以考察。
产品质量到底如何,研学之旅能不能真正和企业、景区、高校负责人对接上,有时也要画个问号。
图源:法制日报
如复旦大学曾对校内研学团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
许多研学团产品虽然写着“与复旦学长交流”,但在实际内容介绍中,却多打擦边球,只模糊提及导师来自海内外多所名校,避开谈论团内讲解是否为复旦学生。
最后在实际游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根本见不到复旦人。
图源:小红书评论区
一边是不得不去的内在压力,一边是高价低质的研学团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