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娃上限在哪里?

低年级家长常常陷入一种误区,认为高年级家长“那么拼,是要把孩子送进清北!”实际,多数人的宿命是“拼尽全力不过是个中等生,最后勉强上个不入流的本科学校”。北京升学是容易,但那是以前。现在,难得很。即便所谓小学头部神娃,多数最后上限不过是北工大,普通孩子考首师大都很吃力,甚至能不能上高中都是问题。很多低年级家长感觉不可思议,然而现实的确如此。

与低年级家长误区相对应的是“全国人民认为北京高考很容易,北京孩子学习不大行”。跟家长吃饭,聊到暑假,听说有衡水特级老师感叹自己被刷新三观:北京孩子们天赋好、领悟快、肯努力,为衡水头部孩子所不及。我也经常说:首都是考二代为主的特种兵,外地是常规军,大家不是一个烈度的竞争。

低年级家长一般比较自信,一方面喜欢挑战权威,一方面爱炫耀成绩,但往往真的牛蛙家长很低调,也很理性。低成就家长爱传经送宝,高成就家长侧重提示风险。比如同样咨询学习,现象层的低成就家长会喋喋不休讲方法谈经验,进化到本质层的高成就家长一般会告诉鸡娃的逻辑漏洞在哪里。至于实操,只能给大概方向,没具体建议,甚至表示没有经验可谈。如同理财,新手经理滔滔不绝地讲述收益而忽视风险;而老道的高手,会说风险很多,收益其实很有限。当然,多数时候说了也是白说,别人非但不信,反而觉得廉颇老矣不如牛犊新锐。还是理财亏损的道理,不是机构推销的多么高明,而是自己过于天真。

很多家长喜欢无脑追那些三四年级托福100+、四五年级早培少素、十五六岁清北等神娃家长取经,我一直说盲从意义不大。低龄强孩子的本质是家长强,如果父母稀里糊涂,看事情永远看表象,甚至阅读都存在障碍,自己再追星也只是看热闹,孩子照样难起来。重要不是让孩子强,而是家长自己先变强!

孩子越成长,家长的作用越有限。但是,在起步阶段,家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基础不好、起点不高、格局不够,往往越努力越费劲,这是普娃的困境,也是多数家庭的困境。比如,小升初拼的其实是家长,是对家长的分流;中考家长孩子对半分,要么孩子强,要么家长强,至少一头强才能进重点高中;高考的主力是孩子,后勤是家长。竞赛或者中高考成绩好不好,和学习方法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就是天赋、引导加资源支持。意识不到成长是套体系,只在死命苦学一条线上发力,没有资源依托以及理念引导,走远不容易。

名校毕业的家长往往认为名校等于强,教育子女容易陷入偏执,把个体成长当成整体的规律,以为孩子成长可以复制,甚至拿自己当年经验要求现在的孩子。实际,一个家庭的同卵双胞胎个体都会具有明显差异,何况时隔几十年的两代人?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回到开题的普娃上限:小学排名25%以后的孩子,高中的上限是区重点,高考的上限是五百几十分,首师大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作为家长,要认识升学体系的残酷性,并进而做比较靠谱的规划。而不是刻舟求剑,拿当年的经验安慰现在的自己:实在不行,去北工大得了。实际,就算成绩很好,去北方工大(不是北工大)也已经很困难了。

平凡或卓越并非既定,如果我们具有强势思维,能够直视问题,愿意反思和迭代,成长其实没有上限,即便平凡,最终也必然能够步入卓越。我们不怕起点低,怕的是遇到问题前的想当然、起步阶段超跑带来领先的沾沾自喜或者遇到问题后开始逃避的鸵鸟心态。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