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儿子变废后,我才明白他厌学的真相

前一阵子,看到一位妈妈分享。

这些年,自己虽然尽心尽力,但还是把孩子养废了。

男孩今年刚上高中,16岁的他,不仅不像小时候般活泼开朗,而且竟然还会逃学。

一开始,这位妈妈还尝试沟通、询问。

但每每听到孩子说一上课就想睡觉,她就气不打一处来,只想着让儿子把心放在学习上。

慢慢地,她发现儿子不再找她倾诉,反而开始频繁去网吧。

有一次,儿子甚至在网吧待了整整一夜。

无奈之下,她只能发文在网上求助。

有位懂得儿童心理学的网友说,这是“16岁现象。”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很容易出现厌学、逃学、情绪低落、早恋等等问题。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孩子们在青春期,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波动。

这时,这位妈妈才意识到,这些年来,她似乎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成绩上,但是却忽视了他的心理健康。

16岁儿子变废后,我才明白他厌学的真相

同样是家有儿女在上高中,网友@老白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他的女儿,从小就很听话,一直是个老师家长眼中的“小学霸”。

但高二那年,女儿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

每天看着是在学习,但知识就是不进脑。

更要命的是,那段时间,女儿还会以各种原因,想要请假。

头疼、胃疼、生理痛……

一开始,他很担心,就让女儿在家里休息。

但次数多了,他开始担心女儿跟不上课程,也开始怀疑女儿是真病还是装病。

就拒绝对方的要求,还反复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

直到有一天,正在上班的他,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女儿肚子疼到头上出冷汗。

他才着急忙慌地带女儿去看医生。

一番检查过后,医生说孩子身体上没问题,但心理上可能出现了问题。

这时,他脑海里突然敲响了一个警钟,立马带着问题去咨询了专业的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这是典型的“心理问题躯体化”。

进入青春期,孩子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渐渐多了起来。

学业压力、同侪压力、成长困惑……

如果没有正确的路径来疏导,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只是当代社会的普遍导向,是升学、是考试。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关注的重点,都是孩子的成绩。

像老白女儿这样的优等生,即使心理有困惑,但也不敢做出过分越轨的反抗行为。

奈何,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与考多少分相比,她更需要的是找到困扰她的答案。

心理的症结,就开始慢慢出现躯体化,发生头疼、肚子疼等等现象。

这时,老白突然意识到,女儿的问题,原来是被自己在无意之间逼出来的。

16岁儿子变废后,我才明白他厌学的真相

前一阵子,热播剧《鸣龙少年》中的“优等生”沈耀的心理问题,引发了很大的讨论度。

沈耀聪明好学,年年考第一,再加上颜值高、家境好,所以,在学校里很受欢迎。

但是,这样一位看似完美的小孩,私底下却是另外一张面孔。

同学不小心弄脏了他的鞋子,他就偷拍对方的私密照,使其遭到了霸凌;

同学们郊游欢笑时,他却独自躲在一旁,试图结束一只蝴蝶的生命;

甚至,夜深人静,本该安眠的时候,他一个人躲在卫生间自残……

学校的心理老师桑夏,发现了异样,就在网上,匿名和沈耀沟通。

这时,她才知道,沈耀有着严重的抑郁症。

为了“对抗”抑郁,沈耀尝试过所有对症的药,但这些药却有副作用,发胖、嗜睡……

他说:“发胖我可以锻炼,但嗜睡不行,困了就不能再做题了。”

所以,他只能停了药,靠自我伤害来保持清醒。

他问桑夏,受了伤的蝴蝶,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

似乎是在问,不完美的人,是否还有获取爱的资格。

桑夏告诉她,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也都有不想活下去的瞬间,但没关系,这很正常。

没有否定、没有指责、没有失望,有的仅仅是接纳和理解。

而这份善意,也让沈耀开始慢慢展露自己真实的一面,尝试与自己和解。

很多父母觉得,唯有严厉的要求,才能让一个孩子有足够的能力面对未知的困境。

其实不然,支撑孩子挺过艰难岁月的,是记忆里那些有爱欢乐、被无条件悦纳的时刻。

就像学家黄仕明说得那样: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爱;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尊重;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允许不改变也是可以的。

每一个脱轨的孩子,在他们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看见。

而他们变好的前提,也是能够觉察到自己是被接纳、被完整爱着的时刻。

16岁儿子变废后,我才明白他厌学的真相

当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失控了。

或许,无需倾尽全力,把他们拉回正轨。

而是可以尝试放下焦虑,允许孩子“野蛮生长”。

或许,在阳光雨露下,你的孩子才能更加积极、向上。

具体如何做,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允许孩子不完美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所造成的“自我放弃”的行为。

比如,孩子学习不好,你总是批评他,时间久了,他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学不会。

人啊,一但自设藩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

就会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所以,请允许孩子不完美,请允许孩子犯错,请允许孩子在人生路上一次又一次摔倒。

在你的包容下,孩子才能不被快速调整状态、更好平稳心态。

继而,不被所谓的失败,束缚住手脚,不被所谓的磕绊,折断了翅膀。

2.陪孩子一起去“疯”

林语堂将幸福人生归结为了四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跟孩子做游戏。

其实,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

和父母一起玩耍,一起去体验大千世界时,不仅可以放下压力,而且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与其一味用道理规训孩子的人生。

不如用体验代替讲道理,让孩子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成长。

说不定,他们悟出的道理,比你讲得更深刻。

而有朝一日,当孩子长大成人了,他记忆中最幸福的片段,不会是一道习题、一组公式。

而是那些你陪着他们,一起去“疯”的日子。

3.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董宇辉曾说过的一段话:

你要相信每个故事都很动人,每一种人生都很精彩。人从来都是因为丰富而可爱,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制造品,教育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的确,每个孩子,天性各不相同,成才方式也不同。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却一般。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手工、体育样样在行。

好的父母,不应该拿爬树的能力来断定一条鱼的才干。

帮孩子找到兴趣爱好,让他沿着自己的轨迹成长,就是最好的成全。

16岁儿子变废后,我才明白他厌学的真相

有人说:“对中年父母来说,生活的难,一半是谋生计的苦,一半是教孩子的愁。”

一道错题就能让他们抓狂,一次考试失利就让他们揪心不已。

但其实,孩子的可能性,绝不仅仅在学堂里。

学会看见孩子,帮助他们强大内心、找到自己,才是最好的爱。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