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火箭的痴迷与日俱增,如今他不仅是这方面的科普小达人,相关知识点信手拈来,更是亲自动手尝试制作火箭。
这个过程中,他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各种材料,还自学了编程语言、物理化学、航天理论、电子线路等知识。所有的探索几乎都是他独立完成的。
最终,经过10个月的努力,严弘森成功打造了人生第一枚火箭,并且发射成功。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培养目标中提到,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要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思辨力,是这届学生成材的必备项,将助力孩子从流水线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独一无二的精品。
至于这项品质该如何培养,概括来说其实就是三点——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提问,多实践。
在阅读中累积学识储备,发现困惑和疑问;
在提问中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在实践中探索真相,找寻解决之道。
由此,孩子便形成了思辨的闭环,从而保证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一双灵巧手:体面生活的底气
有句话说:“美好生活是靠双手创造的。”
因此,赋予孩子一双灵巧手,正是指他们能够扎根生活,在烟火气中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而要想实现这一切,第一步便是引导孩子做家务。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无锡女生孙佳瑞的故事。
从8岁起,小孙就跟着爸爸学做菜。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她爱上了烹饪,如今她不仅解锁了五六十种家常菜的做法,还学会了单手掌勺、“海底捞月”、颠勺颠锅等不少技巧,俨然就是一个专业的“小厨娘”。
母亲节那天,她给妈妈准备了两盘菜做礼物。那出色的厨艺,被网友们直接夸上了热搜。
看着小孙做饭时乐在其中的样子,我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未来她不仅有能力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我国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每个孩子都得通过劳动课学习煮饭炖汤、修理家电、整理收纳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事实上,这些看似再稀松平常不过的日常琐事背后,正藏着孩子成材的密码。
哈佛大学著名的格兰特研究就表明:“孩子未来职业生涯更成功的关键,就是让他们从小做家务,越早开始越好。”
一双灵巧手,掌握的不仅是“会生活”的技能与本领,也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过得滋润的底气与保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总是牵着孩子的手走路,而是要让他自己独立行走。”
总有一天,孩子会挣脱我们的臂弯,到偌大的世界独自去闯。
为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陪伴他们的时间里,及时强健他们的体魄,武装他们的头脑,锻炼他们的能力,然后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主宰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