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之我之前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走读博这条路,毕竟我自认为我的研究生生涯并没有好好珍惜,科研能力也很一般,单单毕业论文就耗费了我所有的精力。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本硕都是民族学专业,其中硕士就读于某985高校,硕士毕业后在一所南方的民族院校担任科研助理,入职10年时间深感就职高校仅靠硕士学历难以持续发展。唯一能算得上有些积累的,就是一些工作后的奖项和小的课题,还有就是工作需要准备的普通期刊的文章。
由于家在北京周边,所以申博院校目标就放在北京,除了这个,一开始没有任何的头绪,在网上查了很多信息但又众说纷纭,没有太多能给自己方向性指导的内容。只能“摸黑”开始复习准备,好在一直在高校的圈子,虽然年近40,学习能力合搜集信息能力还是很强,对于正在备考或者有考博想法的同学一个建议,前期一定要做足准备工作,读博院校、导师、专业排名,对日后读博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也提前联系了导师
随着博士“申请-考核”越来越普遍,目标院校也以此方式进行招生,所以在了解招生政策和所需材料后,也早早联系了几位导师进行沟通,发邮件说明了我要考博的意愿。
联系的第一个导师,发了简历,老师说有8个研究生主动退了4个,问我能不能吃苦据说他很苛刻,任务重还会训斥人,这方面我到是没有太多顾虑,但后来可能考虑到要照顾家庭等因素,导师担心我时间不够,就没有后续了。
第二位导师是某位老师推荐的,已经同意我进组,人很随和,但后来的一些联系和接触,觉得并不适合科研,慢慢的表达了心意就减少了联系。
第三位也就是现在这位导师,直到9月份收到如今导师的邮件回复,算是有意向的答复,告诉我好好准备,机会很大。后面的联系中,我又告诉导师近况,同时把初版的研究计划书发了过去,表明真心,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正在准备申博的同学我想说:报考季大多数人都会提前联系导师,导师们对此也都不太感冒,该联系联系,导师回复固然好,没回大家也要好好复习,不能乱了阵脚,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自己有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职考生的复习
首先对于复习时间的安排,我的经验是前期尽量规律一些。每天尽量保证固定的复习时长,养成一定的备考复习的习惯,也能早点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如果可以的话,也尽量进行固定的打卡作为对自己的约束和督促。
当然也不需要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大家都是工作多年有家庭有孩子,跟大学生不能比,打持久战也不能一开始就筋疲力尽,否则后期很容易后劲不足甚至摆烂。
由于还要承担工作任务,在复习上常常会面临时间不足,在职考生的复习时间上主要是两个突破点:一个是挤时间,二是节假日这种整块的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利用完整的时间复习专业课,整块时间对知识的复习会显得有条理化。
刨除一开始的信息收集时间,我的总复习周期不到10个月。好在中间有个寒假,复习投入的时间多一些,这就体现出来在高校工作的优势了。
专业课复习可以从参考书目、导师文章等方面着手:
一是至少看两至三遍参考书。 第一遍通读,建议通读时先阅读本参考书的目录,建立起该专业的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结构,再去深入研读书中内容,这样更加易于记忆。如果是跨专业考生,建议找到一些学习所考专业的同学,了解所考专业的经典书目,将这些经典书目作为辅助参考书。例如考民族学的话,《民族学通论》、《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等里面提到的学科方法、学科理论,还有一些民族学相关的经典必读书籍也要了解,都可以帮助自己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点。第二、第三遍时,可根据考博真题在章节中出现的频率,划定书中的重点章节,对这些出题频率高的章节的知识点反复加背诵,这样复习到考点的可能性也更大。
二是结合报考导师的文章。尤其是关注导师近五年的文章,了解一下这些导师近几年都关注什么话题,做了哪些研究,有什么进展。结合专业课内容理解记忆,如果能结合导师观点,对类似问题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更容易事半功倍。
在职考生的复习心态
一个心得就是要: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心无旁骛指的是不要受外界的干扰,比如复习了一半又受到了那个朋友领导同事的建议,觉得读博压力太大或者身上事情太多半途而废算了。尽量减少外界对你的干扰,不要过多被身边的人所影响。坚定不移指的是在职考博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考不上自己还有工作,不用去求职;然而劣势也是因为工作,正是自己有工作会患得患失,考不上我还可以上班自己就不用尽全力去复习,要有破釜成舟,背水一战的决心。
临近考博时间点,学校事情很多,除了日常的上课外还得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任务,投入时间明显降了好几个档次,只能是尽量把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也牺牲了很多休息、陪家人的时间,能上岸,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所谓的“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换言之,凡考取博士者都有一定的运气,但是仅靠运气而缺乏实力与方法,则是难以成功的。
以上就是关于考博的一些个人经验,仅供各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