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以师生为中心、教学为核心,由内向外分为公共核心区、科研和教学区、师生生活区三个圈层,聚焦教研结合、强化师生互动、突出学科融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公共核心区由师生活动中心、图书馆及中心绿地组成;科研和教学区由科研楼、教学楼和动物实验楼组成;师生生活区由学生宿舍、食堂和体育设施组成。
首都医科大学项目规划功能分区图
根据方案,新校区功能集约,优化校园平面布局,统筹利用各建筑楼前、建筑围合场地,丰富体育运动场地,满足师生体育活动需要。
同时,首都医科大学承载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将辐射带动周边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新校区将与生物医药基地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这之前,2022年7月26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积极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服务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将学校整体搬迁至沙河区,彻底改变多校区分散办学带来的优质资源稀缺、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另外,近十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北京市持续优化高校在京内的布局,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高校向郊区疏解,包括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
在内的多所高校陆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