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成年人前面,父母是第一道保护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但是也要看到,在现实操作中,这一要求很容易用各种变通方式绕过。比如,有的不需要监护人到场,用户口本代替就可以,有的只需要出具文字或录音证明。这样一来,如何防范造假就成了一道难题。对此,有必要加强对医美机构的监管,要求其针对知情同意权,制定更细致的管理规定与核查制度。
面对更易受伤的未成年人,不妨在执法和监管上多用一些心。对那些淡化风险、夸张宣传的医美广告,如果违反广告法就该重点处罚,而平台对那些虚构故事写软文的博主,也应该毫不手软,该封禁就封禁。
当然,再严格的法律要求,也未必能阻止所有的非理性行为。若不能消解社会普遍存在的容貌焦虑,未成年人沉浸其间,难免受到影响。事实证明,高度容貌焦虑的个体,通常伴随的是更低的自尊水平,更高的自我排斥和羞耻感。这种心理上的“我不行”,很可能比真实相貌的美丑度更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当孩子试图整形变美的时候,或许更该探究一下他们内心真正的阴影是什么,真正的需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