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志愿是爸妈决定的,生活也是”(5)

但许多父母难以完成这项转变,也无法达成“为你好”的目标。

高艳在任教过程中遇到过类似的“过度教养”案例,一个通过数学竞赛保送上大学的男生,开学后却不去上课、数学分数极低,衣服也常常脏兮兮的。高艳去找他聊,男生说自己有些抑郁、不想上学。“他的父母在生活中都很强势,把他照顾得也特别好。”过去的生活中每天一睁眼,牙膏都已经挤好、换洗衣服提前放在枕头边。“没有自由,连穿什么衣服都无法自己决定,非常窒息。”上大学后他发现自己非常无能,连洗衣服都做不好,便选择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摆烂”。

“小到生活琐事,大到高考填志愿,如果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不好,不让他自己做,未来面对其他重大选择,更不知道如何是好。”高艳指出,过度教养的背后,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感。父母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实际却是在对孩子说:“你不行,你不可以,你需要依赖大人。”这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弱、不自信,甚至贬低自己。“这是对父母的反抗,也是对自己的攻击。”

逃离“直升机父母”的漩涡

逃离“直升机父母”的漩涡并非易事。孩子逐渐拥有独立意志,追求自我的尝试时常与父母期盼发生碰撞,却往往困于孝道与父母权威。

为了让吴雪薇留在省内工作,妈妈给出了很诱人的条件——帮她买房减轻压力、提供当地的人脉资源、介绍优秀相亲对象……妈妈甚至哭着对她说:“我求求你不要这样,不要离妈妈太远,我现在就特别后悔当时离你姥姥太远了。”

吴雪薇非常纠结,很害怕自己的行为让父母伤心,但同时她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能接受,“如果我留在本地的话,我一辈子都逃不出他们的控制,包括我的感情都没办法由自己做主”。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