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最担心的是没有发展前景。让大学生在乡村安下心、扎下根,必须不断拓展人才成长空间。
从收入增长来看,从农大学生有着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2016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月收入为8899元,相比其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3769元),涨幅达136%。
乡村振兴需人才支撑
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各级政府制定各类政策,加大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虽然政策利好不断,但也存在学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专业相关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专业对口工作岗位招聘少,工作环境不好,专业无关的工作收入更高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不少学农大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马妍说。
从全国范围看,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农民还面临一系列政策困境,比如就业形式单一、市场化岗位较少、就业创业长效保障不完善等。选择乡村就业,大学生群体普遍担心“乡村所需技能与学校所教技能不匹配”。
如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主动对接乡村人才振兴新要求,校地联动着力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农林人才。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有知识、有技术、善经营的青年人才支撑。
“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从而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