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些人却能停下来欣赏自己所处位置的风景,毕竟这些独特的景色和精历是那些奔忙于山顶的人得不到的。
有些人给山的不同位置明码标价,固然称不上错,但笔者觉得这完全是没必要的事情,我一直坚信我们在半山腰所得到的,远远不比山顶的景色廉价。
如果你不能这么想,那就放平心态接受这个失败的事实吧,作为能真正启程踏上旅程的人,你远比你想象中抗压能力更强,而你的身,缓解压力的步调这也不失为从考研失利中对自己的新的认识。
为什么人都要冲破了头去考研呢?
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之前在考研失利后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对我来讲,考研一方面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硕士学历。
执着于硕士学历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具有职场竞争力,在付出同样时间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报酬,而选择在学校学习则是对“象牙塔”的一种独特情怀。
职场竞争力不予知否,而象牙塔的光环,则是我在被迫走出象牙塔之后亲手毁掉的。
象牙塔中的生活逻辑是相对单纯的,而这种单纯放在职场中则是一份代表“软柿子”的标志。
被大环境保护的心性固然可贵,然而在被象牙谈驱逐之后,真正走出这份光环审视这座保护神本身,其实是限制着我的发展方向的——保护往往和限制相辅相成。
成功者们还需要至少两年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事实,而我们比他们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约等于试错成本,而且也正因为我们焦虑于缺乏这份职场竞争力,才会更想方设法地学习技能,获取知识信息。
换句话说,也就是更加着力于打破信息壁垒。
打破信息壁垒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这能带给人的改变,远不是如今陷入落榜情绪中的人能够想象的巨大变化。
由于篇幅问题,也顾及到许久没更新的文章完读率,笔者决定把打破信息壁垒能够带给人的变化放到明天写,也是现身说法。
所以收起你们的悲伤吧,太阳东升西落,河水自西向东,考研失利并不意味着你的努力就到此为止了。
把这份成绩带来的悲哀和对没尽全力的自己的气愤牢牢记住,它们必将成为你勇往直前的燃料,也一定会在每一个你想偷懒的夜晚神出鬼没的冲出来狠狠地鞭策你,让你奔向那个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