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记者对湖南湘西某中学计算机教师彭老师表示,他赞成编程成为中小学主要学科并纳入中高考升学体系。彭老师认为,编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注意力,我们正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彭老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学习图形化编程,之后再学习各种编程语言,大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化,大学学习编程是“有点迟了”。此外,彭老师说,在教学实践中他发现,学习编程的学生对游戏程序会有很多深层次的想法和思考,反而能够防止他们沉迷于玩游戏。
学生家长:
各地区的编程师资力量差异较大
学生家长陆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的孩子从五年级开始学习编程,初二后因学业繁重,没有继续学习。另一位学生家长龙女士则表示,孩子从小学毕业的暑假就开始跟随中学高中部教师学习编程,到现在为止已经学习了两年。“孩子学了Python和C++两种语言,打算走信息学奥赛这条路。”龙女士说。
龙女士表示,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就有学编程的想法,但在本市很难找到合适的编程老师。后来,孩子考上了另一个城市的初中,于是在那里通过兴趣课程学习编程。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除了跟随校内老师学习外,龙女士还给孩子报了寒暑假的编程培训班。因为当前孩子学习的编程语言需要高中数学的知识,龙女士打算让孩子暑假去学习高中数学。
谈及让孩子学习编程的原因,龙女士和陆女士均表示,孩子对编程感兴趣,且时间精力充足。“也可以让孩子多一条路。”龙女士说。
不过,对于全国政协委员杨杰关于的提案,龙女士认为目前的可行性或许并不高,因为各个地区的师资力量差异较大。“在广东、广州、上海、北京等的发达地区,孩子从小就开始学基础编程,教练老师专业厉害。但在有些地方要找到好的教练老师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