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和表达力严重受损
在知乎上刷到过一个问题:会说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面一个高赞这样写道:
“体验就是:有一天,当我们面对三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yyds’和‘绝绝子’。”
然而,一旦当孩子习惯了“yyds”、“绝绝子”这样单薄、毫无细节的语言,即使他们想使用复杂的表达也无能为力了。
2021年,有网友发现自己出现了张口难言、词不达意、组织语言的能力严重衰退等“症状”。
似乎不玩梗,就连话也不会说了。
懊恼之余,她在豆瓣上创建了一个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小组。
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小组的成员已经超过了30万。
最近,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在群里求助,她说:
“辅导孩子写作文真的太难了。每次写作文之前,我儿子不说好好审题,反而先开始数格子。经常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才憋出两行字,那质量更是没法看,要么是干巴巴的流水账,要么全是网上的段子。”
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着网梗时,看似彰显了个性。
可实际上,却让他们失去了宝贵的思考过程,和独特表达的能力。
《北京晚报》就曾刊文称:
“相比不知所云,当前一些网络语言更要命的问题是千篇一律。无论是北京的、上海的、重庆的、桂林的、拉萨的风景,铺天盖地的‘绝绝子!’无论是新口味奶茶、新色号口红、新款是衣服,排山倒海的‘yyds’。”
那些热衷玩梗的孩子,在网上越是对各种流行语信手拈来。
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是什么也说不出来。
精神“垃圾食品”
正在扭曲孩子的三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
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用户。
短视频,再搭配上魔性混剪、洗脑神曲,无数“网梗”应运而生,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
或许有的孩子会说:
“说着玩玩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殊不知,这些精神“垃圾食品”就像是包裹着糖衣的毒药。
看似无害,实则一点一滴伤入骨髓。
比如:
打call/应援:意思就是在偶像的演唱会上准备统一的荧光棒、举灯牌,统一的服装;在偶像拍戏时,给剧组人员送餐;在偶像过生日时,给他准备礼物、接机送机等;
打投:指粉丝为偶像刷数据、刷话题等;
白嫖:嘴上说着喜欢,但是连最基本专辑、偶像代言的产品都不买……
在这些精神“垃圾食品”的影响下,不少孩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曾有一位网友在贴吧求助:
在家里只有两万元存款的前提下,网友把妈妈年前让他放在微信里攒利息的三四千块钱全花在了“打投”上。
网友家境不好,父母都是靠种田为生的农民。
而网友妈妈说话的语气,更是卑微得让人心疼:
“孩子,现在开春了想买点种子,给妈妈转2000,等着过了这阵再给你。”
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在孩子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时,他们最容易做的就是模仿、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