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硕士就业面很窄,只有教育领域招收名额多一点,李亚辉曾经尝试考教师资格证,还申请了一次博士,都没有上岸。
李亚辉学的专业是文学系里的文化研究专业,这个专业是上海大学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在考编制时很难在系统里找到对应的,还需要各种证明。这个专业很少有人了解,当时被认为是跨专业,增加了一定申请难度。所以申请博士很吃亏。
李亚辉就这样寻寻觅觅一年多,始终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今年春上,他从上海回到了郑州,不想在家里啃老,便急匆匆入职了一所民办中职院校当老师,教语文,一个月3000元左右,一个本科985名校毕业生,211大学硕士研究生,一个月3000元工资,他哭笑不得,但又无可奈何,只有骑着马去找马,希望今后能遇到更好的工作。
李亚辉反思,当初的专业选择就是个错误,后来一直走着下坡路,上海大学没有硕博连读或者直博,如果想升其他学校的博士,硕士学历会吃亏,肯定不如7年复旦的学历。其实后来想想,当时如果有决心,可以继续读复旦的中文或者转到社会学。
李亚辉复旦同级的本科生100多个人,有30多个保研了,还有30多个出国留学,剩下的就业,男生去游戏公司,女生去影视公司,只有少数在国内考研,而李亚辉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李亚辉感慨地说,如果现在有人说什么“逆向考研”,如今我会劝他,不如二战三战985.
如今“逆向考研”这个词很火,无非是说985大学本科生报考研究生时,逆向选择211大学甚至双非大学,岂不知那些逆向的同学各有各的情况。
第一个是保研不成功,还是因为成绩差。
第二个一战考研失败,二战乃至三战迫不得已选双非学校。
逆向考研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并非985毕业生都是这样选择。
如今就业市场还是看毕业学校,985、211乃至双非,就业还是不一样的,不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