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霸都喜欢说“考砸了”?

我们上学那个年代,班里的学霸们有句口头禅:考砸了。

现在这个时代的学霸,好像跟我们当年也没啥不一样,比如有时候你能看到电视台对一些高考生的采访,那些孩子也都一脸遗憾的说自己考砸了,然后反手就是一个清北的录取通知书。

为什么学霸都喜欢说“考砸了”? 为什么学霸都喜欢说“考砸了”?

所以这也成为绝大部分普通学生的一大困惑,为什么那些学霸老爱说“考砸了”?

很多地方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就是一句调侃完事:

学霸的考砸了,只是没拿满分,而你的考砸了,是真的考砸了。

问题可没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排除掉学霸队伍里极少数真的“满嘴跑火车”的虚伪分子。

也就是说,他们说考砸了,是彻头彻尾的一句假话。像这样的人如果考完喜欢说“考砸了”,那在日常生活里一定也有类似的痕迹,总之这种类型不值得分析,喜欢玩虚伪这一套,就由他们去好了。

现在我们主要从正面的角度来分析几种可能性。

大家最容易理解的一种解释,学霸对分数的心理预期本来就和普通学生不一样。比如一套150分的卷子,学霸的期望是140+,结果只考了130,那当然算考砸了,尽管你考120就谢天谢地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解释。

这种情况还包含一种可能性,比如学霸对某道具体的题目没做出来或是做的好像不太对耿耿于怀。

对学霸来说,与其说考试是一次次检验,不如说是一次次挑战,尤其攻克某几道大题。相比最后的分数,把最高难度的题目做出来在学霸的内心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

关于这一点,甚至能帮助我们分辨真学霸和伪学霸,或者我们可以管这里的真学霸叫学神。真学霸,相比起分数,更在意具体的挑战,那是真正的人生乐趣所在;而伪学霸,相比起挑战,更在意分数和排名,伪学霸倒不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只是他们的价值观更符合世俗标准。

所以总结一下,以上说的是,“考砸了”这句话具体指什么,不同学生的标准不同。

另一种人际关系上的解释,大概是学霸也不想始终承受着周围人的过高期待。

比如一个学生在班里已经是公认的学霸,周围人看他的眼光都是不一样的,大家会认为,学霸考试就该拿高分。

可是绝大部分学霸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压力,压力之下也会很辛苦,所以他们甚至会主动告诉别人“考砸了”,以降低周围人的期待。

这其实是一种专属于学霸的“卑微”: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周围人“其实我也会考砸”,不要过度神化所谓的学霸,同时学霸也想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不对吧,学霸说“考砸了”更有可能是一种过分谦虚吧?

这就进入到我们要探讨的核心了,这里需要隆重向各位引入一个概念:防御性悲观。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Nancy Cantor就提出了“防御性悲观”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完整定义可能会有点拗口,但出于学术上的尊重,我们还是原封不动的呈现。防御性悲观就是:

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性。

我们通俗的解释一下,就是说这世上有一种人,在事情发生之前总是习惯将期望值降低,哪怕他过去做这件事总是很成功,哪怕他已经很有把握,他也还是会做最坏的打算。

学霸考完说考砸了,大概是“防御性悲观”最经典的一种应用场景。

我们现在可以把“防御性悲观”想象成一种手段,那么使用者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进行自我保护,避免真正的失败给自己的自我价值造成过大的伤害。

对学霸来说,他们给自己这么一个心理准备,等成绩出来真的砸了,他们不会被突如其来的悲伤情绪弄得无所适从。所以学霸用“防御性悲观”作为一种情绪上的缓冲。

第二,用这个低预期增加自己的警惕水平,使自己更认真负责的应对事件,从而增加成功的几率。

这个第二点,是我们能不能真正理解“防御性悲观”的关键。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稍微往前倒两步,来说说“悲观”是什么。因为“防御性悲观”中的这个“悲观”,很容易被人误解。

为什么学霸都喜欢说“考砸了”?

Julie Norem

心理学教授Julie Norem研究“悲观”已经超过20年了,她认为在过去人们对“悲观”的理解经常过于简化。实际上,悲观能分为三种类型:

气质性悲观(dispositional pessimism)。这是我们日常语境里最常用到的一种悲观,我们把周围某个人评价为“悲观”,都是指的气质性悲观。这种悲观是一种整体的倾向性,也就是谈到未来时,会长期倾向于坏的结果。

归因性悲观(attributional pessimism)。也叫“解释性悲观”,主要是说一个人在解释风格上倾向于悲观,与气质性悲观的最大不同,归因性悲观强调对过去已发生事件的解释,而不是对未来的判断。

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这个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Julie Norem认为这种悲观其实是一种认知策略。这种策略的特点在于,它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手段,当一个人处在防御性悲观的状态时,他们的情绪是冷静的,当事人清楚的知道:

他们内心所持有的这种可能性,只是所有可能性中最坏的一种而已,但却并不是唯一和注定的结局。

Julie Norem非常推崇防御性悲观,她认为这能有效的降低焦虑。

当一个人产生焦虑情绪,所有的假装乐观,逼迫自己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都没有用,这时,防御性悲观能让你进入到焦虑的深处,将焦虑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再就这些具体的部分来做充足的准备,避免坏的结果产生。

所以如果你从最终的结果去倒推,一个防御性悲观者和一个乐观者的结果没有太大区别,因为防御性悲观并不真的会导致失败。

在学霸这个群体里,防御性悲观者和乐观者都有,我们来看看这两类人的心理活动的不同:

防御性悲观的学霸在考完之后,会对可能的考试结果进行各种模拟,然后告诉自己,“我考砸了”,并且再做进一步的假设,“如果我之前复习的再全面一点,也许就不会考砸了”;

乐观主义的学霸,在考试的时候会做出高预期,“我准备的很充分了,应该能进前三”,而当结果低于预期时,乐观者就会回溯,他们会认为,“要是我之前不去准备那一章节,没准连前十都上不去”。

现在还没有科学数据能证明持有哪种脑回路的学霸更多,但如果只是凭经验和直觉,很可能防御性悲观的学霸更多。

因为一个学生在学习这件事上一旦达到学霸的水平,他们对知识的拿捏都是非常精微的,而“防御性悲观”中对具体情境冷静的条分缕析,非常有利于学霸们保持自身的学习状态。

说白了,学霸们是始终在考虑坏事发生了之后该怎么办,以及如何努力才能让坏事尽量不发生,这种焦虑情绪是积极的,有点类似于激励作用,这不但不会形成干扰,反而会让个体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你很难讲因为他们是学霸,所以他们有防御性悲观,还是因为他们有防御性悲观,所以成长为学霸。

关于防御性悲观的积极效果,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为什么学霸都喜欢说“考砸了”?

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当年有一个安全副总裁叫瑞克,他任职之后发现,公司所在的世贸中心作为美国地标性建筑,非常可能成为恐怖袭击选择的对象,所以组织全公司2700多名员工连续进行逃亡演习。事实证明,在911事件中摩根士丹利只有7名雇员丧生,他们是世贸中心里损失最小的企业。

瑞克的思维就是典型的防御性悲观,可是他的应对方式无疑是非常积极的,他并不是相信一定会有恐怖袭击,而是认为如果不提前做准备,一旦发生最坏的情况,损失将难以估量。

刚才我们讲了,这种积极其实和乐观者在结果上并无区别。

曾经有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的成绩研究,学生们根据问卷结果被分为防御性悲观组和乐观组,两组学生中学时的平均水平,防御性悲观组是3.81分,乐观组是3.83分,相差无几。

一个学期之后,研究者请两组同学各自预测自己的考试成绩,防御性悲观组预测的平均成绩3.24分,乐观组则是3.64分,这两组数据已经有明显差别,大大超出他们本身在中学时的实际成绩差距。

结果呢?分数一公布,防御性悲观组平均成绩3.34分,乐观组3.38分,仍然相差无几。

这证明在整个学期的过程中,防御性悲观组的学生抱着这种心态,实际效果和乐观组其实很接近。

所以现在我们大概清楚了,那些喜欢说“考砸了”的学霸,并不是因为虚伪。

并且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恰恰是更优秀的那一类人群,容易有防御性悲观的倾向。

他们一方面通过这种策略保护自己的心态不受严重打击,另一方面也时刻警醒自己防患于未然,继续努力,这是他们保持学霸本色的关键因素。

当然如果你本人就是防御性悲观者,或许可以试试更恰当或者更具体的表达方式,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当然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无需苛求,学霸有他们的表达自由,不有那么一句话吗: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